三国两晋南北朝医学家传记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终于习览经方,遂臻其妙。”(皇甫针灸甲乙·林亿序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1995)。对此,他不无感慨地说:“若不精通医道,虽有忠孝之心,仁慈之性,君父危困,赤子深地,无以济之,此因圣人所以精思极论,尽其理也。由此言之,焉可忽乎?”(皇甫...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140.htm

医书_古今医统大全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皇甫黄帝世纪曰∶黄帝命雷公岐伯教别九针,着内外素问,书咸出焉。黄帝内传曰∶帝升为天子,脉诀无不备也,故金匮甲乙之书皆祖内经。...

http://zhongyibaodian.com/gujinyitongdaquan/336-16-24.html

医书_古今医统大全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皇甫黄帝世纪曰∶黄帝命雷公岐伯教别九针,着内外素问,书咸出焉。黄帝内传曰∶帝升为天子,脉诀无不备也,故金匮甲乙之书皆祖内经。...

http://qihuangzhishu.com/336/76.htm

腧穴的发展、分类命名_针灸学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所著针灸甲乙记载周身穴名349个,除论述了腧穴的定位、主治、配伍、操作要领外,并对腧穴的排列顺序进行了整理,为腧穴学理论针灸实践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北宋王惟一对腧穴重新进行了考定,撰写了铜人腧穴针灸,详载了354个穴名...

http://qihuangzhishu.com/93/7.htm

卷六_铜人针灸

...角孙二穴,在耳廓中间,开口有穴。手足少阳、手太阳(按:据针灸甲乙,应是“手阳明”)之会。主齿不嚼物,龋痛肿。灸三壮。针入三分。 耳门二穴,在耳前起肉,当耳缺者。主耳有脓及底,耳,耳痛、鸣,聋,并齿龋。针入三分。灸三壮。 听会二穴,在...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5707.html

针灸从何而来_针灸常识_【中医宝典】

...的时间很接近,所以把医疗器材标准化的功劳同时归在这两位帝王名上是说得通的(据针灸甲乙作者皇甫在其史学著作帝王世纪中的记载,伏羲之都是今淮阳,而黄帝曾都于曲阜,这两个都城都在鲁西豫东地区)。查三皇五帝年表(另见本百科词条“...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290.html

胃康灵胶囊(皇甫制药)_脾胃病症中成药_【中医宝典】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 【贮藏】密封。 【有效期】1.5年 【生产企业】甘肃皇甫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chengyao/a7266.html

灸法概述_针灸常识_【中医宝典】

...历代出现许多针灸方面的著作,如晋代皇甫针灸甲乙、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都大力提倡针灸并用。唐代王焘的外台秘要则弃针而言灸,可见当时对灸的重视。以后从宋代王执中的针灸资生,明代高武的针灸聚英、杨继洲的针灸大成,到...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274.html

医学家传记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自此立志学医,终于习览经方,遂臻其妙。”(皇甫针灸甲乙·林亿序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1995)。对此,他不无感慨地说:“若不精通医道,虽有忠孝之心,仁慈之性,君父危困,赤子深地,无以济之,此因圣人所以精思极论,尽其理也。由此言之,焉...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36.html

黄帝明堂_名家名著_【中医宝典】

...内容却被后世文献代代相承地辑录保存下来。 最早引录明堂一书的是魏晋时期的针灸甲乙,但由于甲乙是一部类书,因而没有按明堂原型抄录;唐代政府曾两次下令重修明堂:一为甄权撰修之明堂图,一为杨上善奉敕撰注之...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032.html

共找到985,73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