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大蒜(紫皮者佳)捣烂如糊状,敷于双虎口(即合谷穴),时间1-3小时,以局部皮肤发痒为度。 ...
...(1)白细辛各10克,半夏8克,姜汁调糊,伏天贴药。穴取双侧肺俞、心俞、定喘(第一组);厥阴俞、风门、隔膈(第二组)。两组穴位交替使用。每伏第一天贴药 ...... ...
...。其发病特点是不限年龄、反复发作、渐进性加重、终身带病,需要长期治疗,造成大量人力和财力的消耗,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患者的寿命。 穴位贴敷是中医“内病外治”的方法之一,可与内治并行,能补内治之不及。2001年根据支气管哮喘病大都有冬季...
...敷脐疗法,就是将中药制成软膏或药饼后贴在肚脐上。这样做既有对穴位的刺激作用(类似于针灸),又有药物的渗透作用,是内病外治的方法之一。 五更泻:可选用补骨脂、附子、肉香附等,用黄酒调成糊状,连用2~7天。 皮肤敏感者可缩短时间,皮肤耐受性好...
...,固定,次晨取下。 3.小儿扁桃腺炎。吴茱萸5g,黄连7g,共研为细末,以食醋调匀,于每晚临睡前分贴于双侧足底涌泉穴,固定。每日1次。 4.鼻衄。大蒜1-2枚,去皮,捣烂如泥,敷于双足涌泉穴。如左侧鼻孔出血则贴右侧涌泉穴,左侧鼻孔出血则贴...
...A. 敷囟门法:绿豆粉调鸡蛋清敷囟门,泻止去药。适用小儿泄泻、小便短赤。呕吐者敷脚心,止呕。亦可用糯米粉10克调鸡蛋清敷囟门,泻止即去掉,如兼有呕吐,可敷足心。B. 大蒜捣烂敷足心,或贴脐中,适用于寒泻。C. 桃仁、杏仁、生栀仁、白胡椒、...
... 方法一 取穴:太阳穴、前额。 处方:磁石20克,茯神15克,五味子10克,刺五加20克。 用法:先煎煮磁石30分钟,然后加入其余药物再煎30分钟,去渣取汁,将一块洁净的纱布浸泡于药汁中,趁热敷于太阳穴及前额,每晚1次,每次20分钟。 功效...
...患者的疼痛症状有较好的辅助作用。那么,怎样用中医外治法缓解癌症患者的疼痛呢? 1.取如意金黄散适量,用清水将其调成糊状并摊在一块油纱布上。然后将油纱布敷在患者的疼痛部位、用胶布固定。隔日换药一次,一般用药30分钟后即可显效,药效可维持3—4...
...多数情况下无需全身用药,局部敷治是主要手段,简介下列3种简易敷治方法。 硫酸镁湿敷:取50%硫酸镁溶液浸透2层无菌纱布敷于患处,每次30分钟,每日3~4次。硫酸镁湿敷是临床治疗药物性静脉炎的常用方法,疗效可靠,3~5天可获治愈。 马铃薯湿敷...
...敷脐法是选用适当药物,制成一定的剂型(粉、糊、膏)填敷脐中,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脐名神阙,自古只灸不针,到唐代逐渐发展为药灸并用,即用药灸来治病。晋、唐以后,随着穴位敷药疗法的诞生,在神阙穴贴敷药物以治病的方法即敷脐法,也开始出现,并迅速...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