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云∶余之所着方论,靡不周备,但欲使治者一一玩味,次第用之,无有不效。今略书用药要领节次于后∶一、初患痈疽,便服内托散,以免后来口舌生疮,仍用骑竹马或隔蒜灸。一、服五香连翘汤,如大便疏快即止,仍量人虚实。一、痈疽溃后,宜服排脓内补散,若...
...肿。气血郁积。蒸肉为脓。故多痛。脓溃之后。脓退肌宽。痛必渐减。元太医令。)疮疽之症。有脏腑气血。上下真邪。虚实不同也。不可不辨。如肿起坚硬脓稠者实也。肿下软慢脓稀者虚也。泻利肠鸣。饮食不入。呕吐无时。手足并冷。脉弱皮寒。小便自利。或小便时难...
...夫疮疽疖肿,其名甚多,载之纷纭,方书百绪,及之临疾,治之无据,不知所以。《内曰∶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者,流散无穷。愚虽不才,姑揣其要而言之。热发于皮肤之间,是以浮肿根小,至大不过二三寸者疖也;六腑积热,腾出于外,肌肉之间,其发甚,...
...上三味,先 咀如豆,以苦酒浸一宿,与猪脂一处,微火上煎取三合,绞去滓,以涂疮上,日三两度,其赤肉即消散。治甲疽肿烂,生脚指甲边,赤肉努出,时瘥时发。方雄黄(半两) 蛇蜕皮(烧灰一分)上二味,同研如粉,每用先以温泔洗疮令软,以尖刀子,割去甲角...
...小儿纯阳多热。心气郁而多疮疽。胎食过而受热毒。犀角散为最。余如常法。大下恐伤...
...夫鬓疽者,乃手少阳三焦相火妄动,又兼肾水不能生水,或外受风热所感。但此经多气少血,肌肉相搏,凡有患最难腐溃。此皆起于情性急暴,房欲、血虚火动,肝气凝结而成。疽之初起,寒热交作,头眩痛彻太阳,甚则耳目连鬓通肿。治法不可妄用针灸,必分阴阳、...
...: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自序 卷之一 痈疽之源(一) 痈疽之别(二) 脉法(三) 分经络(四) 善恶(五) 虚实(六) 内消(七) 内托(八) 灸(九) 针烙(十) 砭镰(十一) 敷贴(十二) 淋洗(十三) 将护(十四) 禁忌...
...疮疽有三种。高而软者发于血脉。肿下而坚者发于筋骨皮肉。色不辨者发于骨髓。又曰手按摇疮肿。根牢而大者深也。根小而浮者浅也。又验。初生疮时。便觉壮热。恶寒。拘急。头痛。精神不宁。烦躁饮冷。疮疽必深也。若起居平和。饮食如故。其疮浮浅也。恶疮初生...
...肿。气血郁积。蒸肉为脓。故多痛。脓溃之后。脓退肌宽。痛必渐减。元太医令。)疮疽之症。有脏腑气血。上下真邪。虚实不同也。不可不辨。如肿起坚硬脓稠者实也。肿下软慢脓稀者虚也。泻利肠鸣。饮食不入。呕吐无时。手足并冷。脉弱皮寒。小便自利。或小便时难...
...之,二日一易,欲重敷,则以皂荚汤洗疮乃敷之。《圣惠》治小儿热毒生疽,肿硬疼痛及赤白诸丹毒、疮疖,并宜服漏芦散方漏芦 麻黄(去根节) 连翘 川芒硝(各半两) 川升麻 枳实(麸炒微黄) 黄芩 赤芍药 白蔹 甘草(各三分) 川大黄(二两,锉碎,微...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