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纲辨证_中医辩证辩证论治_【中医宝典】

...根据病人的整体证候表现之总和概括出来自的规律。因为任何一种疾病,从类别上,可分为阴证和阳证,从病位上,可分为表证和虽里证;从病性上,可分为寒证和热证;从邪正盛衰,又可分为实证和虚证。尽管疾病的临床床表现错综复杂,但基本上都可以八纲来加以...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b32223.html

从剂量比看经方应用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的仲景原方,而是经过自己改造的“经方”。而各家和各家的学习者都错以为自己的还是仲景的经方,以这样的“经方”在临床验证仲景原方所治,去领会仲景原条文的精神,难免会有所偏颇。严格讲,剂量不准确的“经方”不能叫经方经方中药味相同而剂量不同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5911.html

顾乃强_一、注重辨病与辨证的相关性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可以在用药后部分缓解,但局部触诊在与块中触及质硬有棱角的孤立性肿块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及时通过各种现代辅助检查手段,最终病理活检而尽早确立病名,不要贻漏病情,强调首重辨病,辨证参合在辨病之中,注重辨病与辨证二者的相关性。...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gunaiqiang/560-3-1.html

准确辨方证 活用经方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关键在于方证是否对应。经方大师胡希恕教授有句名言,“方证是六经八纲辨证的继续,亦即辨证的尖端”,并特别强调,“中医治病有无疗效,其主要关键就在于方证辨得是否准确。”这充分说明了《伤寒论》经方治病辨方证的重要性。 刘渡舟教授曾指出:“《伤寒论...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2377.html

经方辨治感染性炎症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散及汤有通阳散寒,涤痰开结之功,是治疗少阴咽痛的良方,合之以加强治疗寒邪与痰饮凝滞咽喉之力。合以半夏厚朴汤解郁化痰,顺气降逆,重在解除咽喉气郁痰饮凝结之证。经方相合,有是证则是方,也是活用经方的方法。 由这两个病案可知,中医治疗“感染性...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8999.html

经方临证心法》评介_【中医宝典】

...□ 李赛美 广州中医药大学 虽然现代医学迅速发展,但是《伤寒杂病论》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具体表现。篇章虽短,但能给人借鉴与启迪。 方论精细 要明了经方的配伍规律和作用机制,需从多方面探讨,其一从理论上探讨,其二从临床实践上探讨,虽然路途...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9335.html

临证更察机用药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学者提出的如“抓主证,对证方”、“辨方证是辨证的尖端”、“中医也有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时候”等命题。这些都是由“方证对应”衍生出来的,其共同的问题在于忽略了“机”。 关于“证”和“机”,刘渡舟先生在《方证相对论——兼论辨证知机》一文中提到:...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8570.html

中医证候基因组学研究做到“三统一”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何清湖 周兴 湖南中医药大学 中医证候基因组学,是指在证候理论指导下,运用功能基因组学的方法,通过探讨证候,特别是同病异证或异病同证时基因的变异及差异表达情况,揭示与某一证候形成相关的所有基因及其功能,从整体基因表达的水平阐明证候的本质...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6629.html

明辨外感内伤 拓展经方应用(下)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伤寒论》中的小柴胡汤治疗少阳病,后世医家其治疗疟病,治疗诸多发热病,治疗小儿、老人感冒,当代医家其治疗诸多免疫系统病变等等。而后一种方式也被部分经方学者有意无意地使用,但很少有学者明确提出。 张仲景选用了以阴阳学说指导下的六经辨证构建起了...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9701.html

经方_方药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后汉·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医家类记载经方十一家。这是指汉以前的临床着作。把《素问》、《灵枢》记载的方剂和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的方剂合称为经方。把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所记载的方剂称为经方。一般所说的经方系指第三说(清·...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jingfang-597.html

共找到305,79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