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发汗后病脉并治·伤寒论

...发汗多亡阳,谵语者,不可下,与柴胡桂枝汤。和其荣卫,以通津液,后自愈。 此一卷,第十七,凡三十一,前有详说。...

http://www.wenxue360.com/guji/3710.html

_《景岳全书》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里证者,病之在内在脏也。凡病自内生,则或因七情,或因劳倦,或因饮食所伤,或为酒色所困,皆为里。以此言之,实属易见,第于内伤外感之间,疑似之际,若有不明,未免以表作里,以里作表,乃致大害。故当详辩也。身虽微热,而 汗出不止,及无身体酸疼...

http://qihuangzhishu.com/124/12.htm

仲景书中的阳虚生风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说明因脾肾阳虚,乃致水湿痰饮不化,可产生眩冒等风象。故仲景明确主张“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其次,从《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并治第五》所记述中风的内容来看,其中所谓“脉微而数,中风使然”,“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寒虚相搏...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80163.html

《伤寒论》湿跋_《研经言》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太阳中风,重感寒湿,则为 。于此知 病虽有自伤寒变来者,要自有其正主。推之湿、 ,义亦复然。所谓与伤寒相似者,谓其形之似,非谓其感受之似也。其形之似,则 之恶寒,湿之体痛, 之恶寒发热是也。此之旨,与平霍乱、平呕哕等不同。彼数所列之...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jingyan/769-11-35.html

读书临,乐在其中——何绍奇《读书析疑与临证得失》读后_【中医宝典】

...论述。下篇为“临得失”,收载了先生120例病案,所治病种涉及内、外、妇、儿、五官各科,有得有失,实事求是,体现了先生的临思路、方法和选方用药的风格特色。其可贵之处在于,所载医案不但收录了治疗效果好的,也将失误的医案收录,警示自己,提醒...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5592.html

题讲解_《思考中医》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读太阳我们首先要看这个题,就像读书首先要读书名一样。这个习惯大家应该养成,特别是一些需要精读的书,那是一个字也不能放过。读经典必须弄清三义,即字义、句义、总义。三义清楚了,没有读不懂的经典。我们首先从总义的角度来看这个题:“辨太阳病...

http://qihuangzhishu.com/145/79.htm

详论咽喉治法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咽喉之,有内伤外感,或凉或热,或虚或实,或有传染或无传染之殊。今试逐条详论之于下。伤寒病恒兼有咽喉之。《伤寒论》阳明第二十节云︰“阳明病但头眩,不恶寒,故能食而咳,其人必咽痛。若不咳者,咽亦不痛。”按此节但言咽痛,未言治法。乃细审...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352.html

的详细解释_新华字典""字的意思_汉语字典的解释

...(形声。从竹,扁声。本义:竹简) 同本义;简册。古代文章写在竹简上,为保持前后完整,用绳子或皮条编集在一起称为“” [bamboo script] ,书也。…谓书于简册可编者也。——《说文》 著文为。——《论衡·书说》 著之于。...

http://hanwen360.com/x/7BC7.html

_《景岳全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阳热甚,阴颇有寒者,热在髓,死不治。《论疾诊尺》曰∶婴儿病,耳间青脉起者,掣痛。论证(共三条)耳聋,诸家所论虽悉,然以余之见,大都其有五∶曰火闭,曰气闭,曰邪闭,曰窍闭,曰虚闭。凡火闭者,因诸经之火壅塞清道,其必哄哄 ,或胀或闷或烦...

http://zhongyibaodian.com/jingyuequanshu/124-33-2.html

”字的说文解字_说文解字的解释_说文解字的意思

...書也。一曰關西謂榜曰。从竹扁聲。芳連切 () 書也。書、箸也。箸於𥳑牘者也。亦謂之。古曰。漢人亦曰卷。卷者、縑帛可捲也。一曰關西謂榜。榜所以輔弓弩者。此其引伸之義。今之榜頟標榜是也。關西謂之、則同扁。从竹。扁聲。芳連切。古音...

http://hanwen360.com/w/7BC7.html

共找到114,93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