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治法专着。一名《外治医说》。一册,不分卷。清·吴尚先撰。刊于1870年。本书正文系以骈文体写成,并联系《子华子》一书所说“医者理也,药者瀹也”的涵义,故以《理瀹骈文》为书名。这是一部以内科理法方药的理论依据而又以膏药为主的外治法专书。...
...外治法专着。一名《外治医说》。一册,不分卷。清·吴尚先撰。刊于1870年。本书正文系以骈文体写成,并联系《子华子》一书所说“医者理也,药者瀹也”的涵义,故以《理瀹骈文》为书名。这是一部以内科理法方药的理论依据而又以膏药为主的外治法专书。...
...外感病专书。三卷。清·陆廷珍撰于1868年。陆氏以风、寒、暑、湿、燥、火六因为纲,融会前人学说,参附己见,采用条辨形式分别论述春温、伤暑、中暑、中热、伏暑、秋燥、冬温、温毒、伤湿、暴感风寒、伤风、风温等多种病证。虽说内容比较简要,却能兼采...
...外感病专书。三卷。清·陆廷珍撰于1868年。陆氏以风、寒、暑、湿、燥、火六因为纲,融会前人学说,参附己见,采用条辨形式分别论述春温、伤暑、中暑、中热、伏暑、秋燥、冬温、温毒、伤湿、暴感风寒、伤风、风温等多种病证。虽说内容比较简要,却能兼采...
...世界第一部药典——《新修本草》是根据德清《傅氏纂庐丛书》中影印过来的,这使广大读者可以见到1300多年前唐朝原书的面目,实在是件十分好的事情。 ...
...一百八十卷。现存本即明刻本。《道藏》规模仅次于《四库全书》,内容庞杂,包罗甚广,除道教教义,教规外,还涉及天文、地理、哲学、医学、养生、生物、化学、中药学等,为我国珍贵文化遗产。...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理论、功效和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是中药师考试基础知识学科之一。中药为数众多,内容复杂,涉及面广。自学往往不容易抓住重点,普遍反映是:药味众多,容易混淆,不易记住。本文就怎样学习《中药学》谈几点学习方法: 一、抓住重点,...
...不少关于药物的文字记载。到了东汉末期(公元二世纪),中国第一部药典--《神农本草经》诞生。本书载药365种,是汉以前药学知识和经验的总结。书中还简要而完备地记述了药学的基本理论。南北朝时期,雷[学教]着《炮炙论》叙述各种药物通过适宜的炮炙,...
...《新修本草》是在公元659年由唐代苏敬等20余人编写的我国政府颁行的第一部药典。 《新修本草》是在公元659年由唐代苏敬等20余人编写的我国政府颁行的第一部药典。它比欧洲最早的《佛罗伦萨药典》(1498年出版)早839年,比1535年颁发...
...虚劳(结核病)治疗专书。二卷。明·汪绮石撰。约刊于17世纪。书中提出治疗虚劳有“三本”和“二统”。即虚劳病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并分为阳虚与阴虚二种类型的理论。卷上介绍虚劳的诊断、病原及各种症候的辨证治疗;卷下记述虚劳方剂及其药物应用...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