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温病伤寒病情不同治法各异_《温病正宗》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不渴,溲清无内热;温邪则标见于外,而热郁于内,虽外有表证,而里热先盛,口渴溲黄,尺肤热,骨节疼,种种内热之象,皆非伤寒所有。其见阳明少阳,见症亦然。初起治法,即以清泄里热,导邪外为主,伤寒用药一温一凉,恰为对待。盖感寒随时即发,则为...

http://qihuangzhishu.com/723/48.htm

斑疹伤寒伤寒_【中医宝典】

...伤寒斑疹伤寒是病原体不同的两种疾病。由于两者都有持续发热出疹等共同症状,直至18世纪伤寒斑疹伤寒仍归属一类。 伤寒是由伤寒引起的急性肠道流行病学措施来预防该病,尼科尔因此而获诺贝尔医学奖(图3)。后来尼科尔又证明地方性斑疹伤寒是由鼠...

http://zhongyibaodian.com/zs/59700.html

三国志·魏书·徐胡二传译文

...(徐胡质传王昶传王基传) 徐传,徐,字景山,燕国蓟县人。曹操平定河朔时,任徐邈为丞相军谋掾,试守奉高县令,后来到洛阳任东曹议令史。魏国刚建立时,任尚书郎。 当时法令禁止酗酒,但徐常私下痛饮以至于酩酊大醉。校事赵询问政事,...

http://wenxue360.com/guji-fanyi/2977.html

禹余粮证十七 太阳一百八_《伤寒悬解》_中医伤寒书籍_【岐黄之术】

...【88】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痛,禹余粮丸。方阙(方阙 《桂林古本》中此方药为:禹余粮四两,人参三两,附子二枚,五味子三合,,茯苓三两,干姜三两。上六味,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方【40】)。平素汗家,液亡神虚,...

http://qihuangzhishu.com/1293/228.htm

伤寒副伤寒_【中医宝典】

...伤寒副伤寒是常见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主要病变是肠壁淋巴组织增生坏死。典型的临床特征有持续发热相对缓脉玫瑰疹脾肿大及白细胞减少等。严重的可发生肠出血肠穿孔胆囊炎心肌炎等并发症。本病以夏秋季节为多。儿童及青壮年发病率较高。病后...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6023.html

伤寒副伤寒_传染病_【中医宝典】

...伤寒副伤寒是由伤寒和副伤寒杆菌甲丙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临床上以持续高热相对脉缓特征性症状脾肿大玫瑰疹白细胞减少等为特征。肠出血肠穿孔为主要并发症。伤寒主要的病理特征是全身网状内皮系统的增生反应,以回肠下段淋巴组织的病变...

http://zhongyibaodian.com/chuanranbing-2/b1084.html

卷七十五列传第三十五  颜竣_《宋书》

...王僧,琅邪临沂人,太保弘少子。兄锡,质讷乏风采。太祖闻僧蚤慧,召见于德阳殿,问其书学及家事,应对闲敏,上甚知之,妻以临川王义庆女。 少好学,善属文。年未二十,以为始兴浚后军参军,迁太子舍人。坐属疾,于杨列桥观斗鸭,为有司所纠,原不问...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6328.html

氏反应组合检查_检查项目_【疾病大全】

...伤寒副伤寒患者发病12天后血清中可产生特异性抗体,并逐渐上升,至第4周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肥反应,又称伤寒血清凝集试验,是诊断伤寒和副伤寒的血清学试验,以检查血清中抗体效价及其增长幅度。 (1)升高: ①OH凝集价均升高,可诊断...

http://jb39.com/jiancha-zuhe/FeiDaShiFanYing274340.htm

伤寒副伤寒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_传染病_【中医宝典】

...临床症状 典型的伤寒自然病程为时约4周,可分为4期: (一)初期相当于病程第1周,起病大多缓慢(75%~90%),发热是最早出现的症状,常伴有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痛咳嗽等。病情逐渐加重,本温呈阶梯形上升,于5~7天内39~40...

http://zhongyibaodian.com/chuanranbing-2/b1090.html

氏反应检查结果_检查项目_【疾病大全】

...伤寒杆菌凝集试验 伤寒副伤寒患者发病12天后血清中可产生特异性抗体,并逐渐上升,至第4周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肥反应,又称伤寒血清凝集试验,是诊断伤寒和副伤寒的血清学试验,以检查血清中抗体效价及其增长幅度。 O∶O~1∶80 (0~1...

http://jb39.com/jiancha/FeiDaShiFanYing274340.htm

共找到625,78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