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灵微序_《素灵微》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素灵微》四卷,昌邑黄坤载先生所著也。抉天人之奥赜,演阴阳之宰运,阐上圣之微言,扫下士之瞽说。法必轨理,病无遁情,大而不窊(窊(wā 洼) 不满也。),细而不越,味别渑淄(渑淄 水名。渑,古水名,在今山东省临淄附近;淄水,在山东省。),...

http://zhongyibaodian.com/sulingweiyun/1297-3-0.html

膏淋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病名。五淋之一。一名肉淋。此病以小便混浊,或如米泔,或如膏脂为主症。《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不远热则热至,热至则淋閟之病生焉。”后世认为膏淋以肾虚或湿热蒸为主要病理。《诸病源候论·淋病诸候》:“膏淋者,淋而有肥状似膏,故谓之膏淋,亦曰...

http://qihuangzhishu.com/168/1295.htm

实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证名。由于脾脏或脾经邪气盛实所致的病证。多属湿热或瘀血停滞而发病。《脉经》卷二:“实也,若肠中伏伏如坚状,大便难。”又云:“实,……病苦足寒,胫热,腹胀满,烦扰不得卧。”《圣济总录》卷四十四:“脾脏盛实则生热,热气熏蒸则令人舌本...

http://qihuangzhishu.com/192/1123.htm

治疗湿热病-湿热俱盛则下闭上壅,当开泄清热_中医临床中医治法_【中医宝典】

...薛雪(生白)云:“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病湿热。”因此,湿热病变与时令气候和饮食不节等因素有关。长夏初秋,暑湿交蒸,故多湿热为病。饮食不节影响脾胃功能,易致湿邪内生,如再感湿热,则内外合邪,往往出现湿热俱盛之候。 湿盛...

http://zhongyibaodian.com/linchuang/b33238.html

夏日要防湿热病_【中医宝典】

...湿、伤,而中医认为是主管消化吸收和水液代谢的,所以,脾虚水液代谢异常,从而加重皮肤病。平时可多喝粥以调理脾胃,如绿豆粥,荷叶粥,赤小豆粥等,以方便体内湿热的排泄。 二是生活中,不要淋雨,尽量避开潮湿的环境,避免外感湿邪,这样可避免脚气、...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8808.html

泻饭匙丸_中医方剂书籍汇集【中药方大全】

...《医学入门》泻饭匙丸饭锅焦三两,莲肉、山药各炒香二两,为末,用前锅焦末煮糊,为丸梧子大,每服百丸。湿热甚,青皮汤下。脾虚,白术汤下。空心食远服。 目录 《医学入门》泻饭匙丸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医学入门》泻饭匙丸 饭锅焦三两...

http://zhongyaofangji.com/yaofang/pixiefanchiwan.html

湿(湿热)_《张氏医通》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经云。诸湿肿满。皆属于。地之湿气。感则害人皮肉筋脉。阳受风气。阴受湿气。身半以下者。湿中之也。伤于湿者。下先受之。声如从室中言。是中气之湿也。湿胜则濡泻。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 短。小筋弛长。 短为拘。弛长为痿。因于气为肿。四维...

http://zhongyibaodian.com/zhangshiyitong/495-7-3.html

《素灵微》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素灵微序 素灵微卷一 胎化解 脏象解 经脉解 营卫解 脏候解 素灵微卷二 五色解 五声解 问法解 诊法解 医方解 素灵微卷三 齁喘解 吐血解 惊悸解 悲恐解 飧泄解 肠澼解 脾胃解 火逆解 素灵微卷四 消渴解 气鼓解 噎膈解 ...

http://qihuangzhishu.com/1297/index.htm

马绍尧医案——脾经湿热_中医文化中医医案_【中医宝典】

...、四肢红斑、丘疹,少量水疱,腋窝、肘内糜烂、流滋,结黄色痂片。苔薄黄腻,舌质红,脉细数。 【诊断】 婴儿湿疹(中医:奶癣)。 【辨证】 脾经湿热湿热阻于肌肤。 【治法】 健脾和胃清热利湿。 【方药】 钱氏泻黄散合益黄散加减。山栀子、防风各...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6241.html

气鼓解_《素灵微》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田龙章,初秋病痢,服药数剂,痢愈而腹胀,得食更甚,胁内气冲作痛。用温中散滞之方,胀消,心绪烦乱,悦怒不平。又以忿恚而发。数发之后,脐内肿胀,遂成气鼓,喘呼不卧,溲溺艰涩,诸味俱绝,食甘稍差。此缘土湿陷,木郁不达。肾司二便,而粪溺之输泄,...

http://qihuangzhishu.com/1297/25.htm

共找到69,15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