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云欲知其假.先识其真.若欲治病.必先知未病为要.盖人之脏腑经络气血.原本饮食传导.皆有一定之理.营卫之循行.昼夜有常度.凭腰之上下.而分其清浊.七窍之中.在上受清阳之灌注.在下司浊阴之传导.呼吸应乎开阖.动静分乎阴阳.如脉以四至五至为常...
...治病必求于本指治疗疾病时必须追究疾病的根本原因,也就是探求其阴阳的偏盛偏衰。 【治病必求于本】 语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治疗疾病时必须追究疾病的根本原因,也就是探求其阴阳的偏盛偏衰。例如:病人头部昏晕而痛,肢麻,肉跳,虚烦,夜寐不安,...
...相对的,是用来解释自然界现象和人体组织时的一种归类方法,不能绝对化,更不能生拉硬扯。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是一元论;阴阳学说是二元论,讲的是一对一的双边关系。中医调理、治病、养生其实就是从关系论出发,调理人与自然、人体内部各脏腑组织之间的关系。 ...
...脏腑在内为本,各脏腑之经络在外为标,此脏腑经络之标本也。更,人身之脏腑阴阳,气血经络,各有标本也。以病论之,先受病为本,后传流病为标。凡治病者,必先治其本,后治其标。若先治其标,后治其本,邪气滋甚,其病益畜。若先治其本,后治其标,虽病有十数...
...全部内涵。研究细胞间质生命意义的论文与日俱增。它们的内容,正是中医经络学说所概括的“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行气血、营阴阳”的具体内容。这十五个汉字的全部内涵的展开,就应当是一本新教科书的名字:《细胞问质生理学必然诞生的时代,是东西方科学体系...
...伤寒治法先要明表里虚实.能明此四字.则仲景三百九十七法.可坐而定也.何以言之.有表实.有表虚.有里实.有里虚.有表里俱实.有表里俱虚.予于表里虚实歌中.尝论其事矣.仲景麻黄汤类.为表实而设也.桂枝汤类.为表虚而设也.里实则承气之类.里虚则...
...检验的唯一标准。”当然不错,但是中医的扶正祛邪、补虚泻实等理论作为中医治病的根本大法,已经经历了数千年的实践检验,其疗效是有目共睹、毋庸置疑的。 邪无虚实之分 张英栋认为,讨论邪正比虚实更直接,更有意义。其实,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 杨宏伟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中医医院 西医治标,中医治本,这是人所共知的。但是,中医的这个“本”是什么?未必每个人都能说得精确。“治病求本”之论,首见于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
...肺肾将绝,金水不交,声音不能发自丹田,亦不能还至丹田,故声直而无回音耳!然亦有痰闭肺窍使然者,又当以辛润、清润开痰利窍,不可竟作不治论。至喘促一证,尤当辨认。肺为气之统,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若出纳升降失常,斯...
...,各以其经所在,言病之逆顺也。脉有阳盛阴虚,阴盛阳虚,何谓也?然浮之损小,沉之实大,故云∶阴盛阳虚。 沉之损小,浮之实大,故曰∶阳盛阴虚,是谓阴阳虚实之意也。 凡脉浮、大、数、动、长、滑,阳也。沉、涩、弦、弱、短、微,阴也。阳病见阴脉者,逆...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