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破伤风_普外科破伤风_【中医宝典】

...追风散加减:防风12克,胆南量12克,白附子7克,羌活7克,白芷12克,天麻12克,全蝎3克,僵蚕12克,蝉蜕7克,川芎12克。新生儿破伤风可用蜈蚣o,7克,全蝎尾o,3克共研细末,每次o,7克,水调成极稀糊喂服,每日2次. 2.风毒入里 ...

http://zhongyibaodian.com/waike-2/b22402.html

破伤风的概述_普外科破伤风_【中医宝典】

...病因 是因破伤风杆菌侵入伤口后产生毒素而引起的急性感染。这种细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泥土和人畜大便中均有存在,它可通过伤口、开放性、、木刺或锈钉刺伤、而侵入人体。新生儿接生时消毒不严世可发生本病。 临床表现 一般在伤后6~10天发病,也有...

http://zhongyibaodian.com/waike-2/b22405.html

破伤风症状_破伤风有什么症状_查疾病_【疾病大全】

...症状,如高热、多汗、心动过速等。高热是破伤风患者预后差的重要标志之一。由脐带受染引起的新生儿破伤风,潜伏期通常7天,故亦称“七天风”。 早期症状是吮奶困难,以后出现与成人相似的症状,如角弓反张、面肌张力增高等,但不如成人明显。患儿可表现一种皱...

http://jb39.com/jibing-zhengzhuang/PoShangFeng264743.htm

破伤风_【中医宝典】

...昏迷。新生儿破伤风多于起病48小时内出现。典型症状,患儿初起烦躁不安,继有吸奶困难,吞咽困难,牙关紧闭和全身强直性痉挛,角弓反张多见,窒息易于发生,除全身性破伤风外,尚有局限性破伤风、头面部破伤风等。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由破伤风杆菌毒素所致...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6038.html

破伤风_《卫生易简》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破伤被风浮肿 用杏仁研烂浓敷上,却燃烛遥灸之。破伤风强直 用防风、天南星等分,为末,以醋调作靥粘贴;及用二、三匙,童便煎服极又 用蝉蜕二钱烧灰,为末,酒调服。又 用鱼胶烧灰存性,为末,酒调服,仍封疮口。又 用桑条尺许长十数根,火...

http://zhongyibaodian.com/weishengyijianfang/645-15-1.html

破伤风的如何急救_普外科破伤风_【中医宝典】

...抗毒素(tat)1~3万国际单位,新生儿注射500国际单位(注射前应做试验)。越早注射越能中和游率的破伤风杆菌的外毒素。 4.速转送医院或呼救医护人员前来对症治疗。 四、预防 1.防止一切大小的创伤。由于破伤风杆菌(厌氧性芽胞杆菌)广存于...

http://zhongyibaodian.com/waike-2/b22407.html

破伤风门主_《疡医大全》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又 核桃壳半个,内填极干人粪,患上以槐白皮衬住,加艾圆灸之,候遍身汗透为度。汗后其人必困,一觉即愈。疯犬咬并效。破伤风诸药不效,事在危急,兼猪癫、羊痫等风,发之昏倒不知人事者。鳔胶(切断,微炒) 杭粉(焙黄) 皂矾(炒红色,各一两)...

http://qihuangzhishu.com/344/1196.htm

新生儿常见疾病_儿科_【中医宝典】

...早期预防母乳性黄疸 怎么预防新生儿硬肿症 怎样减少孩子接种疫苗后的不良反应 怎样减少预防接种后反应 怎样抢救新生儿窒息? 诊断新生儿败血症 正常新生儿黄疸的流行病学调查 新生儿破伤风 中毒性脑病的检查及治疗 中医对新生儿黄疸的病因病机是...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xinshengerchangjianjibing-31-1.html

破伤风治疗方法_如何治疗破伤风_查疾病_【疾病大全】

...有效、安全等优点,但维持时间较短,适用于新生儿破伤风,或需短时加强镇静患者,如准备作气管切开术前等情况。成人剂量为20~40ml/次,新生儿病例为0.5ml/(kg·次)。亦有文献报道,应用硫酸镁作为一线药物静脉注射治疗破伤风,能有效控制痉挛...

http://jb39.com/jibing-zhiliao/PoShangFeng264743.htm

怎样自测“破伤风”_普外科破伤风_【中医宝典】

...是由破伤风杆菌侵入伤口后引起的疾病。此病凶险,如不积极治疗则死亡率高。 破伤风杆菌相当顽强,一般消毒剂无效;又耐热,在日光不能直晒的土中可生存数年而毒性不减。破伤风杆菌分布极广,泥土、粪便中皆存在。当人体有伤口时,尤其是伤口受到污染时极易...

http://zhongyibaodian.com/waike-2/b22423.html

共找到226,20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