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与灾害的应急与对策(三)_急救常识_逃生知识_【中医宝典】

...一、地震伤害类型 地震发生以后,人们往往会引起不同的伤害。 1、机械性外伤 指人们被倒塌体及其各种设备的直接砸击、挤压下的损伤,一般占地震伤的95%~98%。受伤部位有头面部伤、骨折。其中,颅脑伤的早期死亡率很高,骨折发病率占全部损伤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changshi/b10486.html

北京积水潭医院物理康复科主任郭险峰谈:如何科学组织地震伤员康复干预_【中医宝典】

...汶川大地震使37万余人受伤,由于地震的致伤特点及四川灾区救援困难致使受伤者被压埋时间较长,导致除多发伤、挤压伤、脊柱脊髓损伤多以外,重伤员和需要截肢者也较多。对这些数量巨大、部分可能会留有终身残疾的伤员,必须组织进行专业、规范、有效的康复...

http://zhongyibaodian.com/zs/11899.html

地震的急救_《现代院外急救手册》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强裂地震,时间短、地区广、破坏性大,可造成人群各种严重的综合伤害。在6小时内因创伤死亡人数可在50%。其中有10~15%的人可以救活。多数在1小时内因大失血、气道梗塞(1~2分钟)、缺氧所致昏迷而死。我国处于濒太平洋地震与欧亚地震交汇地带...

http://qihuangzhishu.com/999/142.htm

因情施治确保灾区用药安全_【中医宝典】

...汶川地震牵动着全国各界的心,面对数以万计的伤员,以及灾区复杂的情况,如何保证用药的安全有效,成为广受关注的问题。5月19日,本报记者电话采访了有关专家,他们就保证灾区伤员的安全用药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保护肾脏 在地震发生后,有相当...

http://zhongyibaodian.com/zs/11872.html

地震的求生与急救_急救常识_逃生知识_【中医宝典】

...地震酿成的灾害包括楼宇倒塌、火灾及地震过后的瘟疫,可致大批人员伤亡。 当大地震蓦然而至,若开始时震级不高,人们应当迅速离开建筑群,分散到空旷的场地上去。来不及离开建筑物的往往会被坍塌的房屋埋没或砸伤。 从我国唐山大地震的资料看,有些人...

http://zhongyibaodian.com/changshi/b10480.html

地震与灾害的“应急与对策”_急救常识_逃生知识_【中医宝典】

...门摆放;应急物品摆放有序,记住水、电、煤气开关和疏散通道位置;如果处在地震短临预报地区,应准备食品、药品、应急用品等。 大地震出现的场景,凡是没有经历过强烈地震的人们是无法想象的:当人们听到或看见可怕、强烈、怪异的地声或地光,心理产生巨大...

http://zhongyibaodian.com/changshi/b10485.html

地震来时 你该躲在哪里_急救常识_逃生知识_【中医宝典】

...七百栋因为地震、爆炸而严重倒塌的建筑物内搜查受困的生还者以及罹难者的遗体。除了参与两年前日本神户大地震及美国俄克拉荷马市联邦大楼爆炸案救搜工作,十二年来国际新闻中的重大灾难救灾,他都没缺席。 本月十九日他离华前,传授在建筑物倒塌时如何求生。...

http://zhongyibaodian.com/changshi/b10482.html

地震来时,你躲在哪里?_急救常识_逃生知识_【中医宝典】

...七百栋因为地震、爆炸而严重倒塌的建筑物内搜查受困的生还者以及罹难者的遗体。除了参与两年前日本神户大地震及美国俄克拉荷马市联邦大楼爆炸案救搜工作,十二年来国际新闻中的重大灾难救灾,他都没缺席。 他离华前,传授在建筑物倒塌时如何求生。 国人...

http://zhongyibaodian.com/changshi/b10483.html

地震与灾害的应急与对策(四)_【中医宝典】

...找到遇险者;可用人工喊话、敲击、地震犬、被埋压者呼叫等方式寻找被埋压人员;也可请被埋压着家属、同事或邻居提供被埋压线索;或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如红外线探测技术、测声定位技术、光学目视探测定位技术、无线电测向定位技术等寻找;还可以根据现场...

http://zhongyibaodian.com/zs/46686.html

地震译文及注释_【古诗文大全】

...一片咔咔的断裂声。众人大惊失色,面面相觑。过了好久,才醒悟过来是地震,急忙冲出屋子。只见外面的楼阁房屋,一会儿斜倒在地上,一会儿又直立起来;墙倒屋塌的声音,混合着孩子号哭的声音,一片鼎沸,震耳欲聋。人头晕得站不住,只能坐在地上,随着地面颠簸...

http://wenxue360.com/gushiwen-fanyi/11308.html

共找到15,75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