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中益气汤,源于李东垣的《牡蛎,失眠多梦加酸枣仁。水煎服,一天两次。 50例中,服药最多者25剂,最少者6剂。结果痊愈45例,显效3例,无效2例 ...
...一、药物学的迅速发展 明初,药物学发展缓慢,到了后期,发展速度加快,出现了象《集验方》、《济生方》及李东垣、张洁古、朱丹溪等人的医方,对学习古代方剂学有一定参考价值。 ...
...有很深的研究,“学足以溯河洛之趣,医足以逼岐黄之真”。易学、理学的阴阳学说、太极学说、元气学说是汪机“营卫”学说、培元学说形成的文化背景。 汪机30岁私淑朱丹溪,深受朱丹溪、李东垣学说的影响。以《内经》气血营卫立论,沟通朱丹溪、李东垣之说,...
...清、二巧、三稳定”的原则。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以气为主、以血为先、痰瘀同治、脾肾并养、内外兼顾、调治结合”的学术思想。 ...
...明代医家多以张仲景,刘完素,李东垣和朱丹溪等四位医学家为四大家。清代医家多以刘完素,张子和,李东垣和朱丹溪等四位医学家为四大家。后者又称“金元四大家”。一般所指四大家都是指金元四大家。 ...
...张从正、李东垣之说,将北方刘、张、李诸家学术传至江南。乐于济世,凡求治者皆为诊疗,无倦色;遇贫病无援者,赠以药资。晚年病颓,好静僻。求医者至,令徒告以诊视脉状,口授配伍方药。元泰定二年(1325年),朱丹溪登门拜师,历三月,见其诚意,始接纳...
...李东垣曰∶炼银疮即面洇疮,是母受胎之日,喜食酸辣及邪味过度,多生此疮。(《精义》)...
...李东垣曰∶炼银疮即面洇疮,是母受胎之日,喜食酸辣及邪味过度,多生此疮。(《精义》)...
...张仲景的《外科精要发挥》等,现今仅存前三部书。� 朱丹溪倡导滋阴学说,创立了“丹溪学派”,对中医学贡献卓著,后人将他和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一起誉为“金元四大家”。�(摘自中医药出版社曹东义主编《中医药知识普及读本》) ...
...缪希雍(1546~1627)。字仲淳,号慕台,原籍海虞(今江苏常热),后迁金坛。父尚志,兄昌期以东林党祸毙于狱。缪氏牵连在东林党内,辗转逃避,移居金坛。缪氏性耿直,有豪气。曾师事司马大复,与不少名医来往。 著有《神农本草经疏》、《方药宜忌...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