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栓制剂,经过20年科研攻关,1997年开始进入临床研究。经过北京协和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等15家医院临床研究证实:重组萄激酶对心肌梗塞的再通率达到80%以上,其疗效和目前市场上使用的美国生产的组织型血纤溶酶原...
...fibrinolyticagent)如藻酸双脂钠(polysaccharide sulphate),阿替普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或尿激酶(urokinase)等,稀释后直接注入,希望能溶解血栓,如果失败则立即手术,切开动脉壁取出血栓。术后服阿司匹林等抗凝...
...机制 许多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破坏了正常凝血、抗凝、纤溶系统的平衡,体内即可出现止血、凝血和纤溶的异常。由于病理性凝血酶及纤溶酶的过度生成导致了DIC。其机制有以下几个方面。 1.活化内外凝血途径 严重的细菌感染(产生内毒素)、病毒感染、抗原...
...血管壁损伤 血管壁的管腔表面由内皮细胞覆盖,其总面积超过1000m2,正常的血管内皮细胞具有抗栓特性,它通过表面负电荷,释放各种物质,譬如ATP酶、ADP酶、组织纤溶酶原活化剂(tpA)、凝血酶调节蛋白(TM)、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
...四、继发性纤溶亢进这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代偿机能。实际上在DIC初期就开始了纤溶过程。激活的因子Ⅻ、生成的凝血酶、纤维蛋白在血管壁的沉积,受损的组织或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的纤溶酶原活化素等,都能使纤溶酶原变为纤溶酶。纤溶酶为一种蛋白分解酶,可溶解...
...凝血系统被激活和微血栓的形成,凝血因子、血小板因消耗而减少,此时常伴有继发纤溶。所以有出血的表现。(三)继发性纤溶亢进期在凝血酶及Ⅻa的作用下,纤溶酶原活化素被激活,从而使大量纤溶酶原变成纤溶酶;此时又有FDP的形成,它们均有很强的纤溶和/或...
...较强的亲和力,转化为双链结构并活化纤溶酶原,因此具有很高的特异性,有选择性溶栓作用,同时Scu-PA不受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的直接作用,因而纤溶活性高。一般用量成人10mg,1次注射,以后30mg静脉滴注60min。 ③组织型纤溶...
...迅速耗竭纤维蛋白原,溶栓效果确切,但可造成全身抗凝、溶栓状态,出血并发症多,且维持时间较短。 (2)第2代选择性纤溶药物,包括阿替普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基因重组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乙酰化纤溶酶原链激酶激活剂复合物...
...产科DIC多发生于产科严重的并发症和合并症常见的病症见于: 1、感染性流产,在非法堕胎和妊娠中期宫腔内注射药物时,感染引致细菌和细菌毒素入血发生绒毛膜炎,羊膜炎以致败血症使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血小板聚集,组织坏死释放凝血活酶。 2、过期流产...
...1.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症:本病临床上罕见,它是由于某些因素使纤溶酶原活化素的活力增强,导致大量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引起纤维蛋白原及因子V、Ⅷ等凝血因子的分解所致。临床表现为各部位的出血。原发性纤溶症常见于严重的肝病、肝移植的无肝期,因...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