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将类骨的药物直接移植到需要它们的骨骼上。这为治疗骨质疏松指出了一条新途径。(Biotechnology Progress August/September 2000.) 加拿大学者将类骨的药物直接移植到需要它们的骨骼上。这为治疗...
...据统计资料表明,我国60~75岁老年妇女骨质疏松率竟高达50%,在美国每年有约150万人因骨质疏松而发生骨折。这些数字是惊人的,但值得庆幸的是,最新的研究发现:跳跃运动是预防骨质疏松的良好方法。 美国《新科学家》杂志新近报告了诺丁汉大学的...
...日本爱媛大学研究人员发现,多糖类贝塔葡聚糖有防止癌细胞转移的效果,而平时人们认为有免疫作用的蘑菇类食品就富含这种物质。 据《日本经济新闻》24日报道,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开发出一种从黑酵母菌中大量提取贝塔葡聚糖的新技术。爱媛大学医学系阪中雅广...
...因此,对于中老年人的骨质疏松症,不能单纯依赖补钙。我们研制的“密骨丸”,不但能改善由骨质疏松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同时可提高骨密度,经动物实验证明无任何毒副作用,适合长期服用。 查询更多 骨质疏松症 信息 ...
...一、干扰素的性质及类型 干扰素是由多种细胞产生的具有广泛的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的可溶性糖蛋白。干扰素在整体上不是均一的分子,可根据产生细胞3种类型:白细胞产生的为α型;成纤维细胞产生的为β型;T细胞产生的为型。根据干扰素的产生细胞...
...西雅图的诊断产品公司Ostex国际公司周三宣布,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已批准该公司的Osteomark NTx保健 保健设备可用于家庭,并授予其CLIA豁免地位。 Osteomark是一种一次性的保健产品,能测定骨质的吸收,可用于骨质疏松...
...1957年Isaacs和Lindenmann首先发现了病毒干扰现象,即病毒感染的细胞能产生一种因子,作用于其他细胞干扰病毒的复制,因而命名为干扰素。目前已知干扰素并不能直接杀伤病毒,而是诱导宿主细胞产生数种酶,干扰病毒的基因转录或病毒蛋白...
...干扰素(IFN)是最先发现的细胞因子,早在1957年,lssacs等人发现病毒感染的细胞产生一种因子,可抵抗病毒的感染,干扰病毒的复制,因而命名为干扰素。根据其来源和结构,可将IEN分为IFN-α、IFN-β、IFN-γ,它们分别由白细胞...
...确定疗程内达到治疗终点的患者比例较高、结束治疗后具有较高持续应答率和后续效应。干扰素的治疗应答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预后,能减少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 近年来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又有了新的进展,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今年恰逢发现干扰素50周年,国际知名杂志纷纷刊登文章回顾50年来干扰素的发展历程。在本届肝病年会罗氏卫星会上,香港中文大学廖家杰教授特地作了干扰素发现50周年回顾的报告;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万谟彬教授介绍了正在制定中的干扰素临床应用...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