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温篇·卷十四·论衡

...说寒温者曰:人君喜则温怒则寒。何则?喜怒发於胸中然後行出於外外成赏罚。赏罚喜怒之效。故寒温渥盛雕物伤人。夫寒温之代至也在数日之间人君未必有喜怒之气发胸中然後渥盛於外。见外寒温则知胸中之气也。当人君喜怒之时胸中之气未必更...

http://wenxue360.com/guji/6115.html

卫气营血辨证_【中医宝典】

...过程中的临床表现成份为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心包证等多种证候反映了外感温热病不同阶段的不同证型以及邪正斗争的形势揭示了外感温热病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的一般规律从而为治疗提供依据。卫气营血辨证弥补了六经辨证的不足丰富了外感热...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3794.html

统论六经_《伤寒寻源》_中医伤寒书籍_【岐黄之术】

...有阴证杂阳.有阴阳错杂非细心体认.恶能窥其万一.今人辄畏仲景书难读.而从事于后世之方书.是犹涉海问津.从仲景伤寒入手.始觉甚难.久之则其易焉者至矣从后世方书入手.始觉甚易.久之则其难焉者至矣.总之凡病不外此六经.能解仲景六经辨证之法.可以识...

http://qihuangzhishu.com/725/60.htm

辨证_《中医诊断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历代医家通过长期临床实践逐渐发展形成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经络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等。这些辨证方法虽有各自的特点和侧重但在临床应用中是可以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的。其中病因辨证是着重从病因角度去辨别证候是...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xue/92-4-0.html

中医诊断之辨证与病案_【中医宝典】

...辨证要灵活掌握根据病证选择辨证方法更要多种辨证方法联合运用完整正确地揭示疾病的病理变化。 ◆ 外感病与杂病的辨证 从广义上讲疾病分为外感病与杂病两大类适用于外感病的辨证方法有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病邪辨证等。适用于杂病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3668.html

六经_《中医名词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即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太阴经、少阴经、厥阴经的合称。在古代临床上多用六经的名称及其所表现的症候特点来说明疾病部位的深浅(表里)和疾病发展的阶段作为诊治急性热病(广义的伤寒)时辨证论治的纲领即“六经辨证”。...

http://qihuangzhishu.com/109/515.htm

治伤寒学法“六经探仲景旨出新义_医药史料_【中医宝典】

...治外感热病以汉代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创“六经辨证”之大纲。其后凡治“伤寒”学者必循古训而用古方。吾浙江自宋代朱翼中著《活人书》创全面研究《伤寒论》之先例。其后则有元代赵道震著《伤寒类证》吴恕辑《伤寒论赋》等;明代更有...

http://zhongyibaodian.com/shiliao-2/b34753.html

太阳证发热(长期低热)_《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_中医医案书籍_【岐黄之术】

...厥阴病发热主要表现在阴阳胜复过程中有正胜于邪及阳复太过发热等不同;唯太阴为至阴所谓“两阴相合无热可发”。上述诸发热证虽性质各不相同并且不论高热低热均有一定规律性皆可按六经辨证施治。本例患者间歇性低热反复发作已三年之久但未...

http://qihuangzhishu.com/1036/1.htm

六经辨证治疗不孕症_【中医宝典】

...辨证治疗不孕症 摘要:《生姜汤的加减化裁而成。载《金匮•妇人杂病门》主治“小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干口燥”“亦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或月水……至期不来”是仲景用以“养血温经”的良方。腹诊以少腹冷痛胀满按之无力...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5066.html

六经提纲_《医医小草》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仲景《伤寒》一书乃统治外感之书非专治风寒者也。六经分明寒温疫三证均晓然矣。兹录提纲于下曰∶“太阳之为病脉浮头痛项强而恶寒。”“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耳聋。”“太阴之为病腹痛自利时时...

http://zhongyibaodian.com/yiyixiaocao5419/252-6-0.html

共找到811,78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