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近二三十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人群的血脂水平迅速升高。国家“九五”、“十五”科技攻关课题等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这表明血脂异常已不再是临床医生启动调脂药物治疗的必要条件。 这些接受调脂治疗的患者...
...由第四军医大学药物研究所王四旺教授研制的国家一类中药新药染料木素原料药及其胶囊,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自今年4月9日起进入临床。 染料木素胶囊是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一种新药,其制剂成分主要为染料木素。染料木素是一种异黄酮,被称之为...
...我国科研人员不仅完成了浅层肿瘤重离子束治疗装置的建造,而且完成了相关配套的治疗室、操作室的建造。由于这是我国首个建造完成并即将投入临床的浅层肿瘤重离子束治疗装置,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为此专门制定了《重离子加速器治疗肿瘤企业标准...
...原因。 我国目前众多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中,至少有6500万是母婴传播所致。每年还有80万~100万人因母婴传播进入今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长期携带者行列。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乙肝病毒宫内感染,是引起乙肝疫苗母婴传播阻断失败的最主要原因。 以...
...老年人(一般指60岁以上),当然可以注射乙肝疫苗,不过,大多数老年人是不需要注射的,因为我国老年人大多已经感染过乙肝病毒。有人对一组60岁以上老人进行调查,发现他们血液中的乙肝病毒感染标志达60—80%,有的是HBsAg(表抗)携带者,...
...。经临床验证,乙型肝炎疫苗是非常安全有效的。儿童在0—1—6程序接种(即新生儿出生后6小时内注射20—30微克乙肝疫苗,1个月和6个月后分别再注射10微克疫苗)后的免疫效果持续时间较为长久,免疫力一般可维持4—5年。到4周岁时再加强注射一次...
...血清学试验。晚期隐性梅毒病人,治疗24个月亦须检查,如治疗前未查CSF,出院前应作腰穿,以排除治疗不足所致无症状性神经梅毒。 约85%早期(一期、二期及三期早期)梅毒病人,治疗后12~24个月,定量VDRL已无反应。VDRL反应长期持续存在...
...产生病毒抗原。人吃下这种土豆后,抗原蛋白会触发人体的免疫反应,产生乙肝抗体抵抗乙肝病毒。 临床试验中,参与试验者在过去1到15年间都接受过乙肝疫苗初次接种。结果显示,33人中有19人在吃土豆后体内产生了更多的乙肝抗体,其中一人的抗体水平上升...
...(一)治疗 主要治疗原发病。中隔支阻滞通常不产生血流动力学障碍,故不需要特殊处理。但中隔支阻滞常与其他分支阻滞合并出现,呈三分支或四分支阻滞。此时应考虑安装心脏起搏器。此外,中隔支阻滞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病变有较大的相关性,值得临床医师...
...科研人员展示的SARS病毒灭活疫苗。经过6个多月的努力,我国已基本完成SARS病毒灭活疫苗的临床前研究,预计今年12月底前可进入临床试验。这标志我国SARS疫苗研究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新华社发 据新华社电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注册司...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