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基于新作用靶点建立新的药物高通量筛选方法、模型的研究明显增多,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现更名为北京协和医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在这方面取得卓有成效的进展: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TK)为靶点,设计建立...
...此外,还有心力衰竭、妊娠、口服避孕药、凝血和纤溶功能障碍、血透的动静脉瘘等。另一些致病原因在血管外,如癌肿、放射治疗、第1肋或锁骨骨折等。 (二)发病机制 Molina根据病程将腋-锁骨下静脉血栓形成分为3型。 Ⅰ型:急性血栓,病程在1周内。...
...在10~30min内静脉注入,继以每小时2000~4000U/kg连续静脉滴注12~24h,后继以抗凝治疗。另一常用药物为阿替普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药,rt-PA),它选择性溶解已形成血栓中的纤维蛋白,理论上只起局部溶栓作用而不引起...
...近日,我国科研人员在生物传感器研究方面取得重要成果——中科院力学所和上海应用物理所分别研制成功新型电化学DNA纳米生物传感器和蛋白质芯片生物传感器,其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检测时间短等优点,研究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生物医学领域显示出...
...1.软化、溶解、吸收当第Ⅻ因子被激活后,活化的第Ⅻ因子已开始激活纤维蛋白溶酶系统,裂解纤维蛋白原和纤维素,血栓的持续存在并增长,抑或软化、溶解、吸收,取决于凝血系统和纤维蛋白溶酶系统两者之间活性的对比。血栓内的白细胞,其溶蛋白酶也有溶解...
...日本厚生劳动省近日发布的药品安全信息说,要警惕组织性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类药物的副作用。日本近年来有多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在使用这种药物后,因出现胸部大动脉瘤破裂等并发症而死亡。 组织性纤溶酶原激活剂1991年在日本上市。2005年...
...纤溶酶原活性 纤溶酶原是一种单链的糖蛋白,在肝脏中合成,存在于血浆中。它的主要功能是在各种纤溶酶原激活剂作用下,在精氨酸、缬氨酸处裂解形成纤溶酶,对纤维蛋白(原)和部分凝血因子、某些黏附蛋白进行裂解和降解,并使纤维蛋白凝块溶解。 0.75...
...见于 1.原发性纤溶疾病,如先天性纤溶酶原缺乏症; 2.继发性纤溶性疾病,如前置胎盘、胎盘早期剥离、羊水栓塞、恶性肿瘤、白血病、肝硬化、重症肝炎、门脉高压、肝叶切除手术后等。 升高:提示纤溶性降低,见于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
...教授在比较230多种食品后,赫然发现仅有纳豆菌食品含高浓度的血栓溶解成分。他将脑血栓患者常服用的溶血栓药物放在定量的人造血栓上,结果耗费一个晚上的时间才能完全溶解,而以同样方法换上一粒纳豆菌食品则只需3小时便可完成。故而纳豆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据悉,治疗性乙肝疫苗可分为蛋白疫苗、dna疫苗和多肽疫苗。他们研制的疫苗属于蛋白疫苗,其他两种疫苗研制成功估计仍需时日。 我国仅两成的乙肝患者接受过正确的治疗 据了解,我国现症病人中仅有19%的乙肝患者在接受以抗病毒治疗为主的正确治疗,高达...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