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藏医学家_【中医宝典】

...和经典教材。 著名藏药学家帝尔玛·丹增彭措在青海东部、南部、西藏东部和四川西部经过近二十年实地调查研究,于1835年完成的<<晶珠本草>>,在技术水平和科学性方面达到当时高峰,被列为我国经典医学著作之一。 <<四部药典>>图谱和藏文版<<...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0758.html

《瘟疫论》—我国最早的传染病专著_医药之最_【中医宝典】

...传染病不断流行,使大批人员死亡。特别明清两代更是大量发生。据有人统计,明代276年间发生了传染病大流行64次,而清代266年间发生了74次,可见传染病流行之频繁。我国历代医家对传染病的防治十分重视。如《黄帝内经》、《伤寒论》、《诸病源候论》...

http://zhongyibaodian.com/yiyaozhizui/a11231.html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理论性论著——《黄帝内经》_【中医宝典】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理论性论著——《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首见于《汉书·艺文志》著录,是约成书于战国以至秦汉间的医学理论性论著,它包括《素问》、《灵枢》两部分,共18卷,162篇,约14万字。它托名于“黄帝”,实则是古代许多医学家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9762.html

明代临床医学成就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消渴病的治疗,明代医家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戴思恭注重益气,专用黄芪饮治疗三消,把益气放在治疗的首位,在消渴病的治疗方面有一定的影响,李梃主张以补脾益肾为主,他在《医学入门·消渴》中说,消渴病其本在肾,其标在肺,肾暖则气上升而肺得润泽,脾旺则津液...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5-7.html

医学家传记_【中医宝典】

...高尚,对所治愈病人轻只要求在其住宅周围种植杏树,以示报答。日久郁然成林,董氏每于杏熟时于树下作一草仓,如欲得杏者,可用谷易之。重奉以所得之谷赈济贫穷,后世以“杏林春暖”,“誉满杏林”称誉医术高尚的医学家,据载今江西九江董氏原行医处仍有杏林。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675.html

明代医学家传记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一、戴思恭戴思恭(1324~1405),字原礼,号肃斋,婺州浦江(今属浙江诸暨县)人,家世业儒,并数世业医。父戴士尧(1307~1349)是文学家戴良之兄。早年弃儒学医;弟思温,字原值,号益斋,亦以医名。元至正三年(1343),戴士尧携子...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5-11.html

脉学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利用切脉诊治疾病,是中国诊断学中的一项独特方法。我国人民很早便发现了人体血液循环的道理,并且发现通过切脉可以观察内脏器官的病变,有关情况在《周礼》、《内经》等古籍中得到记载。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著名医学家扁鹊总结前人经验,创立了脉学。我们...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497.html

脉学_【中医宝典】

...利用切脉诊治疾病,是中国诊断学中的一项独特方法。我国人民很早便发现了人体血液循环的道理,并且发现通过切脉可以观察内脏器官的病变,有关情况在《周礼》、《内经》等古籍中得到记载。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著名医学家扁鹊总结前人经验,创立了脉学。我们...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390.html

免疫学的经验时期_《医学免疫学》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对人体免疫功能的认识首先从抗感染免疫开始。我国医学家通过对天花病长期临床实践过程中,对天花病的预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创造性地发明了用人痘苗预防天花病的方法。这在天花病毒发现之前,在医学科学尚未发展之时,实是一项伟大贡献,也是认识机体免疫...

http://qihuangzhishu.com/968/3.htm

免疫学的经验时期_《医学免疫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对人体免疫功能的认识首先从抗感染免疫开始。我国医学家通过对天花病长期临床实践过程中,对天花病的预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创造性地发明了用人痘苗预防天花病的方法。这在天花病毒发现之前,在医学科学尚未发展之时,实是一项伟大贡献,也是认识机体免疫...

http://zhongyibaodian.com/yixuemianyixue/968-4-1.html

共找到31,49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