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 礼十七(嘉礼五)_《宋史》

...礼部侍郎秦熹经、司业高闳讲《易》之《泰》,遂幸养正、持二斋,赐闳三品服,学官迁秩,诸生授官免举,赐帛有差。 上既奠拜,注视貌象,翼翼钦慕,览唐明皇及太祖、真宗、徽宗所制赞文,命有司悉取从祀诸赞,皆录以进。帝遂作先圣及七十二子赞,冠以序文...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7765.html

言的解释_言的意思和出处_汉语词典

...发表意见;提出建议 make positive assertions 言守事,无所违禁...

http://hanwen360.com/c/341397.html

傲的解释_傲的意思和出处_汉语词典

...执拗,任性,傲慢 stubborn and supercilious 为人傲,目空一切...

http://hanwen360.com/c/354677.html

第十五回 茶杯入见度家僧 一品遗书荐梵_《东度记》

...他自然不得前知。贫僧也有使他不得先知的道力。”家僧听得,忙合掌求尊者破解。尊者乃合掌了四句偈语,说道: 五内我不出,一外人怎知? 于我且不知,灵通自莫测。 按下尊者在家僧屋里与众道友讲论不提。且说梵师徒离了势里,望东前进。当春花柳鲜妍,...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31225.html

心的解释_心的意思和出处_汉语词典

...居心,怀有的想法 harbour the intention 心各异。——汉· 刘向《列女传》...

http://hanwen360.com/c/29365.html

卷八 仪注类 刑法类 地理类_《郡斋读书

...,死之。史称道元好学,历览奇书,撰注《不经》行于世。 △《十道》十三卷 右唐梁载言撰。唐分天下为十道。所载颇详博,其书多称咸通中沿革,载言,盖唐末人也。 △《青城山记》一卷 右伪蜀杜光庭宾圣撰。集蜀山、若水在青城者,悉本道家方士之言。 △...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6037.html

第三 礼仪三_《旧唐书》

...犊。深乖礼意,事乃无凭。 考功员外郎赵冬曦、太学博士侯行果曰:“先焚者本以降神,行之已久。若从祭义,后焚为定。”中书令张奏曰:“徐坚等所议燔柴前后,议有不同。据祭义及贞观。显庆已后,既先燔,若欲正失礼,求祭义,请从《贞观礼》。如且因循不...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3524.html

卷上·_《北溪字义》

...者,心之所之,之犹向也,谓心之正面全向那里去。如于道,是心全向于道;于学,是心全向于学。一直去求讨要,必得这个物事,便是。若中间有作辍或退转底意,便不谓之 有趋向、期必之意。心趋向那里去,期料要恁地,决然必欲得之,便是。人...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1912.html

怒喜思忧恐 与养生_【中医宝典】

...祖国医学认为: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的情志变化,亦称“七情”。其中怒、喜、思、忧、恐为五,五与五脏有着密切的联系。此观点被历代医家应用于养生学中,对于情志调摄、防病祛疾、益寿延年起着不可低估的微妙作用。 我们知道,人体是一个...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8663.html

不以辞害的解释_不以辞害的意思和出处_成语词典

...辞:文辞;:作品的思想内容。原意是不因为只顾文辞而损害了对内容的理解。后也指写文章不要只追求修辞而忽略文章的立意。 《孟子·万章上》:“故《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 动宾式;作谓语;含贬义...

http://hanwen360.com/cy/381265.html

共找到770,81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