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 简历_【中医宝典】

...张仲景约150~219年,名机,东汉末年南阳郡涅阳今河南省南阳市,说涅阳故城在今南阳市邓县之间的稂东镇,地属邓县人。水经注:“涅阳,汉初置县,属南阳郡,因在涅水今赵诃之阳,故名。”张仲景的里籍自来众说纷云,陈邦贤氏...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845.html

前言_伤寒_中医伤寒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题签。殷殷期许,不敢稍忘。三年来,未遑寝息,反复考订、修改,现已付梓,庶可稍慰李老在天之灵。伤寒光绪二十年,即公元1894年刊行郑氏自序云:“余阅原文,颇有领悟。兹将原文逐条一一剖析,不敢前贤并驾,但就鄙见所及,逐条...

http://qihuangzhishu.com/1034/5.htm

方论_中国医籍考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复经太医王叔和撰次遗方。唐开宝中节度使高继冲编集进上。虽二公操心用智。自出心意。广其法术。于旧说。亦有可取。其间或失仲景本意。未符古圣之经。愈令后人学之难也。式序吴澄曰。汉未张仲景着伤寒论。予尝叹东汉之文气。无复能加西都。独医家...

http://qihuangzhishu.com/485/47.htm

伤寒派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古代医学流派。自从东汉张仲景着成伤寒以来,后世医家对该书注释、发挥者颇多。使仲景的伤寒论学说得以不断发展。对外感热病尊张仲景伤寒学说的自成一派,后世称之为伤寒派。明清以来形成之温病学派开展争鸣,推动学术发展。...

http://qihuangzhishu.com/193/2104.htm

伤寒义疏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著作。十六卷。刘世祯述义,刘瑞瀜疏证。刊于1924年。据刘世祯氏自称,因母丧,于江西某山谷中遇“张老”,张老授以古本伤寒世传本不同,遂阐述师传及个人所体会的本义,并由刘瑞瀜疏通引证,补充发挥。其学术见解颇有异同。由于所谓...

http://qihuangzhishu.com/193/2074.htm

伤寒义疏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著作。十六卷。刘世祯述义,刘瑞瀜疏证。刊于1924年。据刘世祯氏自称,因母丧,于江西某山谷中遇“张老”,张老授以古本伤寒世传本不同,遂阐述师传及个人所体会的本义,并由刘瑞瀜疏通引证,补充发挥。其学术见解颇有异同。由于所谓...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398.htm

杨栗山伤寒温疫条辨_【中医宝典】

...杨栗山,名璇,字玉衡,号栗山,江苏溧水县(今江苏溧阳县)人。生于公元1705年。杨栗山精通经典,对伤寒温病颇有研究。一生之中甚为推崇刘元素和吴又可的学术见解。他在自序中云:“日读温疫,至伤寒得天地之常气,温病得天地之气,而心目...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1741.html

方论十六_中国医籍考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张仲景方〕唐志作王叔和张仲景药方隋志十五卷本朝现下书目作九卷佚〔评要方〕七录卷 佚〔济黄经〕宋志卷 佚〔金匮要略方〕宋志三卷 存孙奇等序曰。张仲景伤寒合十六卷。今世但传伤寒论十卷。未见其书。或于诸家方中。载其一...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jikao/485-41-1.html

金匮书辨_研经言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鲜不贻害!作书之旨,自为“寒”字穷其类耳,勿执小异而疑大同。仲景自名其书曰伤寒,自叙其由曰宗族死伤寒,故迄于隋唐总呼伤寒者以此。自林亿校成,始伤寒分。而丹溪之说行,近世又以其方论多倚温热,不得其解,则曰此北学也。吁!其蔽甚于丹溪...

http://qihuangzhishu.com/769/124.htm

伤寒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公元 219 年汉.张机仲景着。十六卷。总结三世纪以前的临床经验,包括治疗伤寒两部分。在辨证施治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 原本在西晋前已散失。 桂林古本伤寒简介 伤寒序 张机序 桂林左德序 伤寒 ...

http://zhongyibaodian.com/shanghanzabinglun512/index.html

共找到720,17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