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诊断确立,即使患儿无明显症状也应手术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已取得良好疗效,术后患儿生长发育正常,可从事正常的工作和劳动。手术死亡率降至1%以下。 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确定诊断后更应尽早手术治疗,手术...
...Kirklin等于1954年应用Gross“心房井”方法矫治部分型房室管畸形获得成功;1955年又在体外循环下开展直视手术治疗。Lillihei于1954年应用交叉循环方法成功地矫治1例完全型房室管畸形。在开展手术治疗的早期,术后完全性...
...再行Rastelli手术。尽管Rastelli手术的术后的成功率在1~2岁的幼儿较高,但在婴儿期仍可进行。 手术时以补片在室间隔缺损与右心室内的主动脉下圆锥之间建立内隧道,使来自左心室的血液可通过心室内通道流入主动脉,同时,肺动脉总干离断,...
...主动脉瓣下狭窄病例,主动脉瓣大多正常,呈三瓣叶型。有的病例瓣叶稍增厚,或并有轻度关闭不全。少数病人可兼有双瓣型主动脉瓣狭窄。左心室心肌呈现高度向心性肥厚。心内膜下血供不足可引致心肌纤维化。 有时心室间隔心肌肥厚程度较左心室后壁更为显着,...
...原则上也是诊断明确,如无介入治疗的适应证就应早期进行手术,尤其对于缺损大有反复肺部感染、ph、心衰的患儿,应不受年龄限制尽早手术根治。 室间隔缺损(vsd) 是儿童最常见的先心病之一,约占先心病的20%,根据vsd部位可分成膜部vsd、干下型...
...无临床症状和病理体征,无需外科处理。然而矫正型大动脉错位常有合并畸形: ①室间隔缺损(VSD),约占4/5,多为肺动脉干下型VSD,其次为膜部VSD; ②肺动脉狭窄(PS),约占50%,PS多为肺动脉瓣增厚融合,瓣环狭窄和瓣下狭窄也较为常见...
...部位的缺损。肺静脉异常地附着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腔静脉与肺静脉之间的壁被吸收导致心房间的交通为静脉窦型房间隔缺损。冠状静脉窦与左心房的分隔发育障碍形成冠状静脉窦型房间隔缺损。 (二)发病机制 1.病理解剖 按照缺损部位,房间隔缺损可分为:...
... 手术治疗:1956年Brock报道经左心室施行闭式狭窄扩张术。1960年Spencer开始在体外循环下直视切除狭窄病变。Rostan和Konez于1974年、Konno于1975年各自应用主动脉-心室成形术治疗纤维管道型主动脉瓣下狭窄。 ...
...、肺动脉间隔缺损 类似永存动脉干的I型,超声心动图可见到两组大动脉的瓣膜,主动脉造影可显示两个大动脉和间隔缺损的部位。 (三)大动脉错位 生后即现紫绀和心力衰竭,若伴大型房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时紫绀较轻,症状出现较迟。X线检查示心脏增大呈...
...正常的关系,主动脉干在肺动脉干的右后方,大动脉相互螺旋围绕自心底部发出。这种类型中,几乎所有室间隔缺损位于主动脉下。主动脉与肺动脉保持平行关系时,主动脉可在肺动脉的右侧并列,或在肺动脉的正前,或在肺动脉的右前方,或在肺动脉的左前方。 大动脉...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