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杂病法_《察病指南》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凡小儿五岁以下.三岁以上.只看形.五岁以上.渐可诊脉.呼吸八至是常脉也.九至者病.十至者困.(许氏以大指按三部.十至为发热.五至为内胀.)小儿浮而数.主乳痫风热之病.小儿浮而数.主五脏壅(因乳热或着绵衣过多如此)小儿虚涩.主惊风.(...

http://zhongyibaodian.com/chabingzhinan5578/270-7-12.html

正确认识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陈清光 上海中医药大学费兆馥名师研究室 ●无论是神化,还是贬低,都是对的误解。准确地据断症并非评价中医师水平的标准,诊断水平高超不等同于医术高明。四合参,才是王道。 ●疗效是中医诊疗的根本,如何提高临床中医师诊脉水平和...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4775.html

小儿_《家枢要》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小儿三岁以下.看虎口三关纹色.紫热.红伤寒.青惊风.白疳病.惟黄色隐隐.或淡红隐隐.为常候也.至见黑色.则危矣.其他纹色.在风关为轻.气关渐重.命关尤重也.及三岁以上.乃以一指按三关(寸关尺为三关)常以六七至为率.添则为热.减则为寒.若...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ashuyao5305/217-12-0.html

学的宝藏_【中医宝典】

...。也就是太史公所讲的:“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后来仓公传黄帝扁鹊之书,学在世界医学中成为一门独特的学问。仓公是起了承先启后的作用的。仓公在学上做了很多工夫,仓公说:淳于意齐王太后病,一看,便说是风瘅客于胞。因为他切脉发现太阴...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469.html

学看的经验_【中医宝典】

...一、读书 首先要说明的,是初时学习,必须将书读熟,王叔和的濒湖脉学体状诗说:“动脉摇摇数在关,无头无尾豆形团,其原本是阴阳搏,虚者摇兮胜者安”。无头无尾是怎么说呢?那即是中央独动,两头都虚。也就是说:关上摇幌为动,寸尺则无此现象。...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480.html

的起源与发展(二)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宋金时期,舌已越来越多地引起医家的重视,如朱肱在《活人书》中说:“背恶寒有两证,三阳合病背恶寒者,口中不仁,口燥舌千也。少阴病背恶寒者,口中和也,以此别之。”前者属热证,后者属寒证,是以口干舌燥之有无来分辨热证和寒证。 钱乙在《小儿药证...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301.html

钩玄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的指南。 现代研究破译了更多的秘密 脉象生理研究认为:支配血管舒缩的血管运动神经纤维主要是交感神经,在神经的支配下,平滑肌的舒缩活动可使血管内径发生明显变化,从而改变了寸口的形态、血流阻力,乃至组织的血流量,形成28病脉脉象形态的基础...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3508.html

在临床的重要性_【中医宝典】

...,二竖无膏肓之循也”的境界为期不远了。 关于学在中医四中的地位,时珍有四之末之言,而徐灵胎竟说:“病之名有万,而之象不过数十种,且一病而数十种之无不可见,何能诊脉知其何病,此皆推测偶中,以此欺人也。”从四之末到否定的地位,...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950.html

洪脉之相兼介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病热有火,洪数可医,……五疽实热,必洪数,未溃痈疽,不怕洪大,已溃痈疽,洪大可怕。” 《三因方》:“洪实为癫,洪紧为痈疽、为喘急、亦为胀,浮洪为阳邪。” 《家枢要》:“右寸洪而紧,喘急;右关洪而紧为胀” 《外科精义》:“洪大者,疮...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38.html

《四抉微》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诊断学专着。八卷。清·林之翰撰于1723年。作者抉取古今有关四诊名著的精微编纂而成此书。其中望诊包括面部气色、五官、口齿、爪甲、舌、体表诸部以及小儿指纹等的辨识;闻以听取患者的气息为主,察悉其元气之盛衰及病痛之所在;问诊以阐析张介宾“...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303.htm

共找到151,86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