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正常体温是36~37℃(腋下),若超过这个指标即为发热。常常因为某种原因出现发热,这是小儿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也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也可以说这是疾病的一种信号。轻度发热对人体危害并不大,但一旦出现高热,或持续长时间不退,则会影响正常的...
...丰富了祖国医学温养补虚治疗脾胃和肾命疾病的临床经验。 (二)具体病证认识与临证水平的进展 中风医家姜礼在系统研究历代医家有关论述的基础上,对中风证有相当明确的见解。主张应从中风证的内在病变来考虑这一问题,不能胶固在“风之一字”的命名上...
...,骨蒸热是也。若此看,表里虚实之迥别,临证当明辨也。外感发热外感寒邪,无汗恶寒,麻黄汤。感风邪,有汗恶风,桂枝汤。时暴感风寒,参苏饮。麻黄汤麻黄(上) 桂枝(中) 甘草(下) 杏仁(中)上,用姜三片,葱白头连须三枚,水二盏,煎一盏服。桂枝汤...
...有小泡、如水珠子,即变蒸也,不须用药攻治。)疳热,面黄,吃炭土,羸瘦,鼻下赤烂。惊风热,发搐悸痫,脉数烦躁,颠 恍忽。(曾云∶惊风热、遍身发热,面光自汗,心悸不宁,脉数烦躁,治法与急惊证同,所用药饵,必先解表。)〔杨〕小儿之病,惟热居多,夫...
...目录 《陈素庵妇科补解》柴芩退热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陈素庵妇科补解》:柴芩退热汤【处方】柴胡、黄芩、紫苏、陈皮、川芎、当归、杜仲、茯苓、川断、甘草、前胡、荆芥、生姜、大枣。【功能主治】妇人妊娠寒热如疟。【用法用量】热盛,加竹茹...
...当归10克。7剂,水煎服。 2010年4月26日二诊:药后水疝好转,大便畅利,每日1行(家长用“非常好”描述),尚有盗汗、口干。舌苔白,根腻,脉细弦。辨六经属太阳、太阴、阳明合病,辨方证属桂枝龙骨牡蛎汤合赤小豆当归散加细辛方证。处方:桂枝...
...了中医辨证论治的高水平。秦伯未(1901~1970)《幼科学讲》将痘疮发热期、放点期、起胀期、灌浆期、结痂期、对本病的进程、症状、治疗、救逆等作了规律性探索。吴克潜认识到痘证证情凶险,变化多端,治痘应根据不同时期,随机应变。并指出治痘有常有...
...1078-1085)年间至京师因治愈长公主之女疾,授翰林医学。又以黄土汤治愈皇子瘈疭病,而擢为太医丞,赐金紫。后因病辞退。钱氏专业儿科六十年,积累了丰富的临证经验,对一些常见小儿病如惊风、吐泻、咳嗽、天花、麻疹等的诊断、预后及治疗,均有...
...在临床实践中,利小便是治疗小儿黄疸的大法,如再适当结合疏表散湿法,更可加速退黄之效。 例:蔡某,女,5岁。温温发热,无汗,不欲进食,泛恶作呕,疲乏无力。两目、皮肤发黄,鲜如橘色。腹胀,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证属脾胃气虚,感受湿热,...
...肉桂,如不应急加附子。若或肌肤发热,面目赤色,烦渴引饮,此血脱发躁也。宣当归补血汤。若去血过多而发热者,其证必烦渴短气,头痛眩晕,闷乱内热,是亦阴虚之属也,宜人参当归汤(方见上阴虚发热条中)。六君子汤人参 白术(蜜炙) 茯苓 炙甘草 陈皮 半...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