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桂丸 南星 半夏 肉桂〔饮癖〕三圣丸 即前三圣散。〔呕酸〕苍术丸 苍术 枣为丸。〔和阳〕外台茯苓饮 见一卷中风。〔留饮〕桂苓汤 茯苓(四钱) 桂枝 白术(各三钱) 甘草(一钱)〔通络〕茯苓桂枝汤 苓 桂 芍 草 姜 枣〔通治〕五饮汤 参 术...
...制南星天麻竹沥姜汁.○加人参白术.○实痰.加旋复花枳实.○食痰.加莱菔子.一实热老痰.变出怪症.不可名状.宜礞石滚痰丸.(六十三)中脘留伏痰饮.臂痛难举.手足不得转动.宜指迷茯苓丸.(六十四)按痰饮之病最多.胸胁疼.呕逆.神识不清.及手足臂...
...从 者.沈千金翼.淡饮.五饮之一.与本条所谓颇异.云.大五饮丸.主五种饮.一曰留饮.停水在心下.二曰 饮.水 在两胁下.三曰淡饮.水在胃中.四曰溢饮.水溢在膈上五脏间.五曰流饮.水在肠间.动摇有声.(千金同.)所谓流饮.乃似本条之痰饮....
...痰饮(痰有六︰湿、热、风、寒、食、气也。饮有五︰支、留、伏、溢、悬也。皆生于湿)【风寒湿郁】〔草部〕半夏(行湿下气,湿去则涎燥,气下则痰降,乃痰饮主药。法制半夏可咀嚼。胸膈痰壅,姜汁作饼煎服;停痰冷冻饮料,同橘皮煎服;中焦痰涎,同枯矾丸服...
...渍一宿,旦以水三升合煮取二升五合,分再服,得快吐,便止,不要顿尽,二服也。又方松萝(一两) 乌梅(三七枚) 常山 甘草(各二两,炙)上四味, 咀。以酒三升渍一宿,煮取二升,服一升,取吐,止。大五饮丸主五种饮,一曰留饮,停水在心下;二曰 饮,...
...人体水液输布失常,停积于某些局部者谓之饮证。《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篇,将饮证分为痰饮、悬饮、溢饮、支饮四类。四者之区别在于:痰饮缘由脾胃阳衰,水饮停蓄于胃,下走肠间,故感沥沥有声。悬饮为水饮流于胁下,致使三焦之气机受阻,...
...今渐瘦。咳久不已。卧着则咳。痰出稍安。此清阳少旋。支脉结饮。议通上焦之阳。(胸次清阳少旋支脉结饮)鲜薤白 栝蒌皮 半夏 茯苓 川桂枝 姜汁杨 头中冷痛。食入不消。筋脉中常似掣痛。此皆阳微不主流行。痰饮日多。气隧日结。致四末时冷。先以微通胸中...
...水在脾。少气身重。水在肝。胁下支满。嚏而痛。水在肾。心下悸。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恶寒。冷如掌大。留饮者。胁下痛引缺盆。咳嗽则辄已。(一作转甚。)胸中有留饮。其人短气而渴。四肢历节痛。脉沉者有留饮。膈上病痰。满喘咳吐。发则寒热。背痛腰疼。目泣自...
...日 (二) 抽丝剥茧辨方证 2010年5月17日 (三) 面瘫因于少阳阳明合病 2010年5月19日 (四) 鼻炎因于外邪里饮 2010年5月20日 (五) 太阳病不宜误补 2010年5月26日 (六) 面痛病在太少 2010年5月27日 ...
...《仁术便览》茯苓饮治痰饮蓄于心经,怔忡不已。赤茯苓 半夏 麦门冬 陈皮(各一两) 沉香(不见火) 甘草 槟榔(各五钱)上每服八钱,姜三片,水煎服。《删补名医方论》茯苓饮治心胸中有痰饮宿水,自吐出水,复心胸间虚气满不能食,消痰气令能食。茯苓...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