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倡导“养生”,汉、魏起代有贤人_医药史料_【中医宝典】

...理论上和具体方法上,留有很多宝贵资料,自然地形成了“养生学派”。该学派有史可嵇者,王充、魏笃起,南北朝时有孙溪叟、徐道度,隋、唐时有司马承祯、杜光庭,宋、元则有释奉真师徒、张伯端,明代的吴弘道、王文禄、周履靖,清朝有曹廷栋、黄凯钧...

http://zhongyibaodian.com/shiliao-2/b34731.html

漫谈养生保健谚语_【中医宝典】

...谚语是人民群众在生活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和取得的知识的总结,内容极为广泛。它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人们可以从中吸取营养,受到有益启迪。这里谈及的养生保健谚语,通过流传、成了人们长寿的宝贵财富。 如“饭前洗手,饭后漱口”。“预防肠胃病...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5341.html

学学唾液养生_长寿秘诀_【中医宝典】

...唾液与长寿有密切关系。许多中医书上都提到,唾液充盈又常含而咽,能润五脏,悦肌肤,使人长寿不老。 古人十分重视唾液养生。自古以来,养生专家即视口水津液为健康的重要源泉,因此将口水神化异化,赋予它以“金津玉液”、“琼浆玉泉”等甘霖美名。古人...

http://zhongyibaodian.com/laonianbaojian/a407.html

养生:顺其自然寿而康_中医养生偏方_【中医宝典】民间中药偏方

...人际关系是“仁”的核心,仁者爱人是也! “养生重养德,德高寿长”的理论已被医学实践所证实。养德就是注重人体精神的健康状态——精神卫生。中医养生历来重视精神卫生,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医书《黄帝内经》中所言“恬淡虚无,真气从,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http://zhongyaofangji.com/pianfang/5304.html

养生“阴”和“阳”哪个更重要_【中医宝典】

...的关系。 中医所说的阳,大都是眼睛看得到的。它当然与养生长寿关系密切。看得见的固然重要,但看得见的是由看不见的支撑着。看不见的比看得见的更重要。 长寿老人里很多都是心怡气,而有病老人则气躁神疲。你只看到情绪的表面,但究竟什么在支配他(她)...

http://zhongyibaodian.com/zs/49136.html

长寿的彭祖房事养生诀窍!_【中医宝典】

...活过七百岁不老,殷王特请他介绍长寿。 彭祖的延年益寿养生法大致有如下四个方面。 其一,注意锻炼身体。每日凌晨即起、端坐、揉目、按摩、砥唇咽液、意守丹田、吸气数十遍;然后起身、熊径鸟伸、运气发功等,他是气功的最早创始人,这套健身法,被后人...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068.html

养脑长寿十字法_【中医宝典】

...甜言蜜语对着左耳朵说 “说情话是有讲究的,不但要注意措辞,还要注意位置——要站在对方的左边说。因为科学家研究的结果表明,人更能记住从左边听到的甜言蜜语。因为人的左耳由右脑控制,右脑掌握人的情感。”中国中医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脑病...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817.html

养生要有平常心_【中医宝典】

...长寿人皆有之,养生术人皆求养生,不能只求一法一术,也不能脱离现实生活,更不能不食人间烟火而脱离人之常情常态。 没有生活质量的养生术不但没有意义,甚至是痛苦的。 中国传统养生的概念称为“卫生”、“养生”、“厚生”、“摄生”和“...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801.html

先秦时期_《中医养生学》_中医养生书籍_【岐黄术】

...法地,地法天,天法,道法自然”,就是关于“”的具体阐述。所以,人的生命活动符合自然规律,即“是谓深根,固抵,长生久视诺,才能够使人长寿。这是道家养生思想的根本观点。道家思想中,“清静无为”、“返朴归真”、“顺应自然”、“贵柔”及动形达...

http://qihuangzhishu.com/152/8.htm

对联中的养生之道_【中医宝典】

...荣也忍,辱也忍,平生不履于危机。 此联为清人翟公奕自题,谈的是动静咸宜、宠辱不惊的养生之道。对爱动肝火、常搅伤神的人实是一副良药妙方。 无求便是安心法; 不饱真为却病方。 这里说的是《尊生格言》里    “节食以去病,寡欲以延年”的养身经。...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3102.html

共找到483,04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