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焦辨证的认识_【中医宝典】

...中医根据温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及症状变化的特点,以上焦、中焦、下焦为纲,对温病过程中的各种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概括,区分病程阶段、识别病情传变、明确病变部位、归纳证候类型、分析特点、确立治疗原则并推测预后转归的辨证方法。三焦辨证...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3812.html

宋元以降医书、医案、方书中法的位置与应用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补中益气汤,著《内外伤惑论》、《脾胃论》。他的这段经历、成就著作,有些像是仲景之于伤寒。就在他所著的《内外伤惑论》中有“瓣”一篇,确是结合证候脉像进行论辩分析,与一般单纯性质的论有所不同。 “”说:“古人.上...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315.html

中医内科学发展简史_《中医内科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内科学的充实阶段(魏晋至金元时期)1、病因学、症状学、治疗学的充实发展魏晋以还,内科疾病的病因学有较大发展,许多疾病的病因得到充实。如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对不少疾病的病因观察与认识已经比较深入,其对“寸白虫候”(绦虫)的感染途径是饮食...

http://zhongyibaodian.com/neikexue/76-1-2.html

后世法存在的问题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台而已,有矛盾时,亦是舍脉从证,舍证从等等为课题做文章。这与《内经》、仲景将证治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综合辨证,有方法原则上的不同,使诊趋于僵化。至明清时才有一些人意识到这个问题,强调通过综合,并做了新的探索,但不够自觉,...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78.html

银屑病因病探寻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张英栋 山西晋中第三人民医院 “银屑病血热证最常见,其次为血燥证血瘀证……血热证主要见于进行期,血燥证主要见于静止期退行期,血瘀证主要见于静止期……以上结论与以往的报告一致”,这是翻开书刊最容易见到的银屑病因病的描述。笔者临...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3353.html

_《伤寒补例》_中医伤寒书籍_【岐黄之术】

...表里交瘁之人.仲景篇.寸口.阴阳俱紧.清邪中下.浊邪中下一节.前后叙证.全是荣卫隔绝.气困血滞.无一不与牢相合.治法.当深明阴阳开合之枢.先以行气化血.舒筋活络为主.始见声如瓮中.鼻流清涕.状如伤风.是阳气内振也.继见寒热忽作.状...

http://qihuangzhishu.com/261/20.htm

基础医学的进展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对其六经经络说以及分经络、二步辨证法几乎完全接受,溶为已说。因此《伤寒补亡论》的地位恐怕不在于它对伤寒病的诊治有何独到的创见,而在于它在学术流传方面所起的作用。 四、运气学说的兴盛 “运气七篇”(指王冰次注本《黄帝内经素问》中卷...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15.html

——欲知,必先识常脉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把它作为临床诊病、辨证不可缺少的客观依据之一,故常用来识病因、析、定位、性、测病势之进退预后等,尤其是在辨证候的真假、寒热、虚实之时,更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诊是一种技艺,《难经.六十一难》云:“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0737.html

从《脉经》起诊在方面的缺憾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之说,凿空之言,活法为死法故亦不甚为人所重,其他在学书中涉及的不过只言片语难成体系,亦远不足以继承古人更谈不到发展了。...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66.html

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_《中医诊断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四诊的研究,舌诊的发展尤为突出。明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著《濒湖脉学》,摘取诸家学精华,详分27种,编成歌诀,便于诵习。清代李延星《诀汇》、贺升平《要图注详解》等把脉学与生理、病理及证候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xue/92-1-1.html

共找到878,36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