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迅速被全国中医界所采用,为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提供了依据,在规范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在确定周围血管病中医诊断方法时,陈淑长提出,应以中医四诊为主,结合患者客观和主观的症状制定病名和证候诊断。如在制定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中的脉络寒凝...
...据中国医药报上海讯 日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呼吸科研究人员,通过对563例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是提高研究质量,确保研究结论具有实际临床意义的关键。此项研究对促进证候标准的规范化、客观化,为微观辨证和证的本质的研究建立在...
...凡离开经脉的血液不能及时排出和消散,而停留于体内,或血液运行不畅,瘀积于经脉或脏腑组织器官之内的均称为瘀血。由瘀血内阻而引起的病证,称为血瘀证。引起血瘀的原因有寒凝、气滞、气虚、外伤等。 主要临床表现:疼痛如针刺刀割,痛有定处而拒按,常在...
...中国中医药报 证候研究的切入点应立足于病机方面。中医认识疾病,主要是“谨守病机,各司其属”。 “七五”以来,证候研究侧重在诊断标准、疗效评价标准、病证结合、方证结合,而病机学研究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病机研究重在阐明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的...
...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中医内妇儿科名词术语规范与审定”日前通过专家验收。专项完成了包括2427条中医内妇儿科名词术语中英文名的规范化研究及中文注释,并建立了相应的中英文数据库,研究成果《中医药学名词·内科妇科儿科》将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
...血管痉挛,血管阻塞,血栓形成;(6)面部、口唇、齿龈及眼周晦暗或发青,唇及肢端紫绀;(7)脉涩、结代或无脉,心律不整,心电图有心律失常等;(8)血不循经而停滞及出血后引起的血瘀或异常出血,如血尿、鼻衄、皮下瘀斑、黑粪或血性腹水等;(9)肌肤...
...中医药研究所郑俐利1989年报导气虚患者血浆cAMP、cGMP均下降。1990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中医科胡国庆等对气虚证与甲皱微循环关系进行研究。1991年周光耀等探讨了气虚证的能量代谢研究。(二)活血化瘀治则和血瘀证实质研究=...
...技术依托单位共同承担。重点任务是按照GAP要求开展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制定生产标准操作规程(SOP),建立一定规模的示范基地,积极创建国家中药材GAP基地。 该基地建设项目既是全省重点的科技攻关项目,又是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开发...
...法规在医疗产品等的发展中扮演了一个独特角色。自从2004年FDA的“关键路径计划”启动以来,OBRR积极致力于与血液及血液制品的安全、有效、质量有关的关键路径研究。 基于目前血液及血液制品安全性的诸多挑战,其关键路径研究仍然存在新的机遇,...
...采收无本质差异。 现在,北药开发和研制已成为振兴东北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在这种背景下,建立起规范化的中药材生产的标准操作规程,并建设相应的示范基地有着极为重 要的现实意义。 ...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