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五行学说研究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术】

...阴阳学说关系模式的重新肯定。1979年上海第二医学院夏宗勤在《中医杂志》发表“中医‘虚证’理论的初步探讨阴虚和阳虚病人血浆环核苷酸含量变化的比较”一文,指出阴虚时,cAMP含量明显增高,cAMP/cGAP比值无明显降低;而阳虚病人,...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474.htm

中医在复杂环境中的生存法则_【中医宝典】

...某个实体存在。关系与调控思维则注重事物彼此之间的关系,目的是解释世界是如何存在的,事物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等等。中医认为生命现象是整体现象,生命是在与“他”相联系的整体中存在的,如藏象学说包括表里的认识,体、五官、液、志的认识,神...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5548.html

经络学说_【中医宝典】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阴之与阳也,异名同类,上下相会,经络相贯,如环无端。”又如《灵枢·脉经》中说:“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经络学说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经络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循行部位、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345.html

中医经络学说_【中医宝典】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阴之与阳也,异名同类,上下相会,经络相贯,如环无端。”又如《灵枢·脉经》中说:“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经络学说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经络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循行部位、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362.html

脏象_《中医基础理论》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脏与脏象学说的基本概念:脏象,原作臆象、藏象。“藏象”一词,首见于《素问·六节脏象论》。藏,指隐藏于体内的脏器。象,其义有二,一指脏腑的解剖形态,“象者,像也。论脏腑形象,以应天地阴阳也”《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卷二》。如“心象尖圆,...

http://zhongyibaodian.com/jichulilun/44-3-0.html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_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和朱震亨丹溪,后世合称为“金元四大家 ”。 刘完素在系统研究《内经》运气学说和病机学说的基础上,形成了以“主火论”为特点的学术思想,倡“六气皆从火化”和“志过极皆为热甚”之说,认为百病多因于火,治疗疾病以寒凉为主,后世称之为“寒凉派”...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lilun/a10987.html

藏象_《类经》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柔则养筋。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俱疾病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疾病六十七。心藏神。疾病二十五。心者君主官,神明出焉。藏象一。运气四十三。心者,生之本,神变也。藏象二。心者,...

http://zhongyibaodian.com/leijing/481-34-3.html

中医理论各专题内容的探讨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术】

...阐释五行学说的合理性、科学性的同时,也有学者冷静地反思阴阳五行学说对当代中医发展的消极影响,认为中医五行学说虽然有其合理内核,但糟粕成分显而易见,必须从形式到内容进行改造。藏象学说五十年代以后到“文革”前,中医藏象理论研究主要运用的是...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445.htm

《三易洞玑》中的中医理论_中医辩证_【中医宝典】

...盖与其他各脏器相连贯,又能通达上中下三门咽门、贲门、会门,所以肺主气,能够主导心肾水火和其他脏腑的功能。 二为“河图洛书藏象”模式。原文大意是阴藏系背,为洛书之象,肺九肾一、肝三脾七,胃在中,交通冲脉和阴阳维脉,此为五脏。心为五脏主...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a11324.html

共找到604,19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