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温病推崇《临证指南》及《寓意草》,立方注意以甘凉之剂顾护津液。诊治湿温亦颇有经验。治虚损杂证,主张以《金匮要略》为准则,吸取东垣、丹溪、景岳、喻昌、叶桂等诸家长处。强调四诊合参,尤重切脉,对诊尺肤、察咽喉有独到经验,重视脾胃,推崇“轻可去...
...喻昌、张璐、程郊倩诸家之说,附以己见,撰《伤寒论条辨续注》十二卷(1705年)以补方氏之未备。复撰《伤寒论证辨》三卷(1711年),就证分经,病情详于各证之中。又参校柯琴《伤寒论翼》两卷。注释《温疫论》,撰成《温疫论补注》两卷(1710年)...
...金子久,名有恒。生于清、同治九年,卒于民国十一年(公元1870~1921年),享年52岁。祖籍武林(今杭州市),后徙桐乡大麻镇,故人称“大麻金子久”。子久,性敦厚,好读书,始从父习业,然不幸早怙,其医学全赖自习。其在学术上,得力于江西喻昌...
...金子久,名有恒。生于清、同治九年,卒于民国十一年(公元1870~1921年),享年52岁。祖籍武林(今杭州市),后徙桐乡大麻镇,故人称“大麻金子久”。子久,性敦厚,好读书,始从父习业,然不幸早怙,其医学全赖自习。其在学术上,得力于江西喻昌...
...清、二巧、三稳定”的原则。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以气为主、以血为先、痰瘀同治、脾肾并养、内外兼顾、调治结合”的学术思想。 ...
...缪希雍(1546~1627)。字仲淳,号慕台,原籍海虞(今江苏常热),后迁金坛。父尚志,兄昌期以东林党祸毙于狱。缪氏牵连在东林党内,辗转逃避,移居金坛。缪氏性耿直,有豪气。曾师事司马大复,与不少名医来往。 著有《神农本草经疏》、《方药宜忌...
...1519)、《伤寒选录》8卷、《补订难经》,强调治病以调补气血为主,尤重理气。 在外科治疗中,强调“外科必本于内,知乎内以求乎外”,应以补元气为主,以消为贵,以托为畏,对外科发展有较大影响。 针灸上本《素》、《难》,认为针能治有余之病不能治不足...
...徐春甫(1520~1596),甫一作圃,字汝元,号东皋,又号思敏、思鹤。祁门(今安徽歙县)人,出身于诗书之家,父、祖俱业儒。早年攻举业,因苦学失养,体弱多疾,遂改攻医,师事当地医家汪宦。宦深研《内经》,针对王冰注,写有《医学质疑》一书。 ...
...陶弘景,字通明,自号隐居先生或华阳隐居,卒后溢贞白先生,丹阳秣陵(今江苏镇江一带)人。陶氏生活于南朝,历经宋、齐、梁三朝,是当时一个有相当影响的人物,博物学家,对本草学贡献尤大。 陶氏为世医出身,祖父及父亲皆习医术,且有武功。他自幼聪慧,...
...至义鸟,投丹溪门下学习。戴氏还从罗知悌学过医。 洪武间,以太医院石逵荐,入为御医。受朱元璋赏识,授迪功郎、正八品御医,建文初,升任太医院使。永乐元年(1402),乞归,奏章四上,方准其请。 戴氏临证,辨证细,用药准,著有《金匮钩玄》,朱丹溪...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