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入我院后查体:一般情况差,卧位,皮肤弹性差,心率110次/min,腹软,双肾区叩击痛明显。做尿培养为大肠埃希氏菌。b超示:尿潴留,双侧输尿管扩大,双肾积水。尿量11000ml/24h,血钾2.58mmol/l。诊为:肾性尿崩症,尿潴留,...
...抗利尿激素反应减低的肾性尿崩症,也有一部分是水摄入过度引起的尿崩,也称作原发性烦渴。...
...氯噻嗪(双氢克尿塞)是肾性尿崩症惟一有效的药物,其作用是排钠而使钠耗竭,当钠耗竭后使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并伴有肾单位近端部分液体重吸收加强,于是进入髓袢升支的Na减少,结果稀释尿液的能力减弱。因此,用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塞)治疗肾性尿崩症必须...
...水分,但尿崩症患者则不能,只能排出清稀的尿。 西医 尿崩症(diabetesinsipidus)是由于抗利尿激素(adh)分泌不足(中枢性或垂体性尿崩症),或肾脏对adh反应缺陷(又称肾性尿崩症)而引起的症候群,其特点是多尿、烦渴、低比重尿和...
...小管cAMP的形成,但对肾性尿崩症无效。200~500mg,每日一次,可起到抗利尿作用。吸收后数小时开始起作用,可持续24小时。氯磺丙脲可以恢复渴觉,对渴觉缺乏的病人有一定作用。此药有一定的降糖作用,但按时进餐可必免发生低血糖。其他副作用...
...肾性糖尿(renal glucosuria)是指在血糖浓度正常或低于正常肾糖阈的情况下而出现糖尿,患者空腹血糖及糖耐量均正常。各种先天或获得性原因(如家族性肾性糖尿及各种肾小管性酸中毒等)引起肾脏近曲小管损害,致使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的功能...
...(一)发病原因 引起尿崩症的病因较多,一般分为原发性尿崩症、继发性尿崩症及遗传性尿崩症三种,临床上按发病部位可分为中枢性尿崩症及肾性尿崩症两大类。 1.中枢性尿崩症(ADH缺乏性尿崩症) 中枢性尿崩症由ADH缺乏引起,下丘脑及垂体任何部位...
...播散性黄瘤伴尿崩 播散性黄瘤伴尿崩症(xanthoma disseminatum with diabetes insipidus)是皮肤黏膜播散性黄瘤伴发尿崩症,二者特异性的结合。很少见,主要发生于幼儿和青少年。男女之比为2∶1,遗传方式...
...、多尿与低比重尿,与尿崩症极相似,但AVP并不缺乏,主要由于精神因素引起烦渴、多饮,因而导致多尿与低比重尿,这些症状可随情绪而波动,并伴有其他精神官能症的症状,上述诊断性实验均在正常范围内! 2、肾性尿崩症 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其异常基因位于...
...于部分性尿崩症,可供选择的有: (1)双氢克尿塞:每次25mg,每日3次,作为盐利尿剂可造成轻度失盐。可能一方面血容量减少刺激adh分泌与释放,另一方面增加近曲小管对水分的再吸收,但确切机理尚不明。对肾性尿崩症也有效。服药时宜低盐,忌咖啡、...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