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性便秘_《赵绍琴临证验精选》_中医医案书籍_【岐黄之术】

...,肥胖亦减矣。又[按]:本案与上一为便秘,一为泄泻证,似相反,而皆以升降散加减琉效,盖其证虽一,故同治也。...

http://qihuangzhishu.com/1249/117.htm

_《中医名词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在一般情况下,证是用同一治法的。但也有同一种疾病,由于病人身体的反应不同,所表现的“证”(证候)不同,而治法也不同。例如感冒有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等不同,治法也有“辛温解表”和“辛凉解表”等的区别。...

http://qihuangzhishu.com/109/1461.htm

审证求机 活用真武汤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李鸿亮 河南省洛阳市第一中医院 方证相应,审证求机是应用经方的最高境界。审证求机体现为同治。笔者临床应用真武汤治疗多种疾病,注重方证相应,疗效卓著。 1 冠心病 张某,男,54岁。某私有企业老板。于2009年7月就诊。...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2584.html

小儿高热惊厥的退热办法_儿科急症处理_【中医宝典】

...治疗。 预防高热惊厥的关键在于退热,热退惊自止。遇到6个月至3岁的儿童发高烧,也就是体温在38.5℃以上。应采取积极的退烧方法。退热无外乎两类,一为物理退热,二为药物退热。 物理退热: 1 擦浴:又分为2种,一种是酒精擦浴,一种是温水擦。...

http://zhongyibaodian.com/erke-2/b2176.html

寒热同形_《读医随笔》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寒热同形者,寒极似热,阴寒逼其微阳外越也;热极似寒,所谓热深厥深也。更有久服温补,清浊混处,畏寒异常,攻以寒下之剂,而阳达寒退者。前人之名论、伙矣。病者,真寒、真热二气并见也。如伤寒大青龙证,是寒束于外,卫陷于内,而化热也。其人必...

http://qihuangzhishu.com/683/44.htm

经方辨呃逆5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古代称之为哕,《素问·宣明五气论篇》曰:“胃气逆为哕为恐。”《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把哕分为寒呃、虚热呃、实热呃三种。此分类法,对后世划分虚实寒热论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笔者临证用经方呃逆,往往可收良效。 大黄甘草合左金(丸)汤证 ...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7370.html

临证二_《时论》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冒风轻证不慎口食转重城西孙某,感冒风邪,丰用微辛轻解法加杏仁、象贝之。服二剂,复来赶请,谓方药无灵,忽益剧,息贲胸闭,鼻衄如泉。即往诊之,寸脉皆大,沉按滑数而来。丰曰∶此风痰壅闭于肺,化火劫络之证也。方中并无补剂,何得加闭?又无热药,...

http://zhongyibaodian.com/shibinglun/710-8-4.html

柴胡退热不及黄芩_《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若药弗瞑眩,厥弗瘳。世俗热,例用柴胡,最为稳当。至若黄芩一辈,指为大寒,不敢用之,不思药不相当,鲜克有济,继今退热而热不去者,须用黄芩。...

http://qihuangzhishu.com/740/41.htm

的详细解释_新华字典""字的意思_汉语字典的解释

...问。 又 之罪立具。 又 验甚急。 切[脉] [feel] 刺其足心各三所,之,无出血,旋已。——《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朕使侍医伍宏等内侍脉。——《汉书·王嘉传》...

http://hanwen360.com/x/6848.html

三种退热方法_【中医宝典】

...滑有力时。此犹如锅下柴多火旺,抽去柴薪火熄热退。故常用黄柏、栀子等。由于本类药物性多寒凉,易伤脾胃,故应注意适可而止。 最后,值得指出的是,上述三法皆宜于实热证,不宜于虚热证;在临床上可以单独应用,如能根据具体情况结合应用退热效果会更好...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037.html

共找到472,62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