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传说_历史学家_【文学360】

...现在,中国陕西韩城芝川镇南塬头上有司马迁祠和墓。芝川镇西塬上徐村有司马故里、祖墓碑。韩城民间传说:司马迁因为李陵事件获罪后,其族人多改姓避祸。或将“司”加一撇改姓“同”;或将“马”加两点改姓“冯”。所以,现在芝川镇西塬上徐村同姓、冯姓人...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896.html

司马迁发愤著《史记》_历史学家_【文学360】

...司马迁从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为太史令后开始阅读、整理史料,准备写作,到太始四年(公元前91年)基本完成全部写作计划,共经过十三年。这是他用一生精力、艰苦劳动,并忍受了肉体上和精神上巨大痛苦,拿整个生命写成一部永远闪耀着光辉...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879.html

汉书·传·司马迁传译文

...中山国相。在赵国,由于传播有关剑术理论而声名显赫,蒯聩就是他们后代。在秦国司马错,曾舆张仪争论伐蜀事,秦惠王采纳了他建议,让他率兵伐蜀。他取得胜利并被任命为蜀郡守。司马错孙子司马蕲是武安君白起部下。这时少梁改名为夏阳。...

http://wenxue360.com/guji-fanyi/2435.html

朱子和鲁迅对司马迁评价_历史学家_【文学360】

...朱子《语类》〈历代一〉讲:“司马迁才高,识亦高,但粗率。”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897.html

司马迁给后人启示_历史学家_【文学360】

...,我首先想到自然是太史公司马迁司马迁《太史公书》--后人称作《史记》,一方面展示了他那时一部辉煌中国通史,一方面凝聚了他对史学和历史深刻理解与认识。2000多年来,赞叹它、研究它人不绝于时,证明它有巨大魅力和不朽地位。...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888.html

司马迁对放任与干预看法_历史学家_【文学360】

...司司马迁马迁认为农、虞、工、商所组成整个社会经济,是合乎自然地在那里发展,并不需要行政命令约束。每个人都“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886.html

司马迁传》原文-出自《汉书》_史书_【文学360】

...司马氏入少梁。 2、司马迁传:自司马氏去周适晋,分散,或在卫,或在赵,或在秦。其在卫者,相中山。在赵者,以传剑论显,蒯聩其后也。在秦者错,与张仪争论,于是惠王使错将兵伐蜀,遂拔,因而守之。错孙蕲,事武安君白起。而少梁更名夏阳。蕲与武安君坑赵长平...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3148.html

虞姬出生地

...闻于庭,生于丁丑(公元前224年)卒己亥(公元前202年),葬彭城。 沭阳民间关于虞姬传说佳话也是颇多。据介绍,清代著名文学家、诗人袁枚曾任沭阳知县,离任43年后重游沭阳时,特地再到颜集乡凭吊虞姬,作有《过虞沟游虞姬庙》诗,并自注“相传,虞...

http://wenxue360.com/author-info/3298.html

《秦王与中期争论》原文-出自《战国策》之《秦策》_史书_【文学360】

...《秦王与中期争论》 1、秦王与中期争论:秦王与中期争论,不胜。秦王大怒,中期徐行而去。或为中期说秦王曰:“悍人也,中期!适遇明君故也。向者遇桀、纣,必杀之矣。”秦王因不罪。 ...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3872.html

司马迁对农业、工业、商业关系认识_历史学家_【文学360】

...司马迁既重视生产,又重视流通;既把农业看作本业,又不轻视工商业。他认为要满足人们消费需要,就要有自然资源,还要有农、虞、工劳动,以及商业贩运流通,要“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货殖列传》),农、虞、工、商生产和...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885.html

共找到846,39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