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灵枢·卫气行译文

...黄帝问岐伯说:我想听听卫气运行情况,它是怎样出入于阴阳之分而周行全身呢? 岐伯说:一年有十二个月,一昼夜有十二个时辰。子为北,午为南,连接子午成南北纵线,则为经;卯为东,酉为西,连接卯酉成东西横线,则为纬。天宇周环划分为二十八个星宿,...

http://www.wenxue360.com/guji-fanyi/944.html

分证_诊断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分证是温热病邪气内陷深重阶段,大都由气分证,也有由卫分证逆。 【分证】 是温热病邪气内陷深重阶段,大都由气分证,也有由卫分证逆。临床表现有高热、夜间热甚、心烦不寐,或见神智不清、谵语、斑疹隐现、舌质绛、苔黄糙或干灰...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8090.html

卫气出、行析疑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曹东义 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 历代医家对于卫气从何而出,如何“昼行于阳,夜行于阴”,与气“五十而大会”问题存有疑问。笔者经过深入思考,提出一些个人见解。 卫气出于上焦 《灵枢·营卫生会篇》谈三焦“之所出”,主要谈了卫气气是如何...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7304.html

清者为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指气。气与卫气均源于水谷精微,其清稀部分化生为卫气,其浓浊部分则化生为气。《灵枢·营卫生会》:“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浊者为卫。”一说清者指柔和言,唐容川曰:“清浊以刚柔言,阴气柔和为清...

http://qihuangzhishu.com/192/1471.htm

温病学说发展与成熟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温热论》强调观察舌质、舌苔色泽和润枯变化,为辨别病属卫气,或属重要依据。认为舌苔可分为白苔、黄苔、黑苔;舌质分为绛舌、紫舌、淡红舌。提出凡温热,舌质必绛。2、验齿 验齿作为温病独特诊断方法,首倡于《温热论》。叶氏阐述了温病...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72.htm

卫气血辨证气分证_中医辩证卫气血_【中医宝典】

...气分证是指温热病邪内入脏腑,为正盛邪实,正邪剧争,阳热炽盛里热证。其病变范围较广泛,凡温邪不在卫分,又未传人(血)分,皆属于气分范围。本证主要证候特点是发热不恶寒、口渴、苔黄。温热人气分途径,大致有两方面:一是从卫分传来;二是温热...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b32417.html

气同病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温病辨证术语。邪热已入营分,仍有气分证,称气同病。参卫气血辨证条。...

http://qihuangzhishu.com/195/2073.htm

_诊断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指伤寒病过程中一般和异常发展情况。 【】 指伤寒病过程中一般和异常发展情况。“”是传经(“经”指伤寒六经病),即病倩发展循着一定规律之意,如太阳阳明,或少阳。“”是变化,即病情变化超越规律之意,如阳证转变为阴证,...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7833.html

血分证_【中医宝典】

...暗紫,脉细数;或抽搐,四肢厥冷。 病机分析:热入营血,阴蒸腾测发热夜甚,肌肤灼热;热扰心神则烦躁不眠,发狂,神昏;热入血分,血热妄行,损伤脉络,则斑疹显露,吐血,衄血,尿在临床表现及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并有一定规律...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3795.html

三焦病证_中医辩证_【中医宝典】

...三焦病证,一般多由上焦手太阴肺开始,传入中焦,进而传入下焦,此为"顺", 标志着病情由浅入深,由轻到重病理进程。若病邪从肺卫而传入心包者,称为"逆",说明邪热炽盛,病情重笃。 三焦病证自上而下,这是一般规律。临床有邪...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a11371.html

共找到895,02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