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政府时期医学教育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努力工作,对医学教育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在这段时期内,我国自办医学校,无论是国立或省立者都有较大发展,为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培养了一批人才。1927年上海建立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1932年改名为上海医学院)是国人自己创办最有代表性一所...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347.htm

宋代皇帝和中医中药_【中医宝典】

...中展现了他不同一般医学水平,斯书理法方药皆备,是我国惟一一部由帝王本人执笔编撰医著。 北宋早期和中期社会环境比较稳定,经济较快发展,再加上帝王大多重视医学,这种状况对促进祖国医药学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801.html

两宋时期卫生保健与养生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十六段锦均在八段锦(立式)基础上发展而来。两宋时期,养生类著作时有问世。养生专著蒲虔贯《保生要录》,根据华佗“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原理创编了一套“小劳术”,包括挽弓、拓石、筑拳、摆臂、顾首、转腰、洗手、摩面等导引按摩法,简便易行...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3-3.html

两宋时期药物学方剂发展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一、宋代药物学发展成就与特点宋代,特别是北宋,由于政府关注与重视,造纸术和印刷术进步与推广,大批知医儒臣参与,以及宋以前本草文献极待整理,药物新发现和用药新经验亟需总结客观要求等等内外因素,促使本草研究和编纂工作空前繁荣,...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3-5.html

秦汉时期医学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封建社会。其后,新莽王朝(公元8~25年)以“复古”为名挽救统治阶级危机,结果招致改制失败,农民起义遍及全国。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公元25~220年)。 秦汉时期经济,北方发展比较快。齐水渭水间黄河流域,是当时全国经济...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73.html

民族医学发展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在概念上尚有一些差别,“胡”不仅包括汉族以外其它民族,甚至连邻近国家或中国以外其它民族和国家,一概以“胡”字概括之,而不是专指我国少数民族而言。1949年以后至1980年这一段时期,在党民族政策和中医政策正确指引下,民族医学作为...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9-23.html

拔罐疗法发展历史_【中医宝典】

...先秦时期 拔罐疗法,古代典籍中亦称之为角法。这是因为我国远古时代医家,是应用动物角作为吸拔工具。在一九七三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已经有关于角法治病记述:“牡痔居窍旁,大者如枣,小者如核者,方以小角角之,如...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9187.html

中西医应共促我国医学发展_中西合璧_【中医宝典】

...,中医药学发展必须与时俱进,需要依靠现代科学,需要学习借鉴西医学先进技术和方法,包括循证医学,但是不能套用,必须符合中医理念和模式,保留其精髓。诊疗技术发展,包括采用仪器和设备,都应该符合中医理论。 其实,西医也面临着很多挑战。...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xihebi/b34828.html

校正书局与医书大量刊行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皇帝,亲览,然后交由国子监刻版刊行。经过校正医书大部在熙宁间(1068~1077)陆续印行。宋代对医籍校正和刊行对促进中国医学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使许多濒临亡佚重要医籍得以保存;又得力当时印刷术和造纸术革新,改变了手工抄写落后...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16.html

两宋时期卫生保健与养生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十六段锦均在八段锦(立式)基础上发展而来。两宋时期,养生类著作时有问世。养生专著蒲虔贯《保生要录》,根据华佗“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原理创编了一套“小劳术”,包括挽弓、拓石、筑拳、摆臂、顾首、转腰、洗手、摩面等导引按摩法,简便易行...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174.htm

共找到872,69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