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时期_《中医养生学》_中医养生书籍_【岐黄术】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标志着封建制终于代替了奴隶制。汉、唐两代曾出现过封建经济高度繁荣的景象,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对医学及养生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一时期内,出现了不少著名医家和养生家,以及养生专论、专着。对...

http://qihuangzhishu.com/152/9.htm

清静养神_《中医养生学》_中医养生书籍_【岐黄术】

...在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各种生理功能需要神的调节。故神极易耗伤而受损。因而,养神就显得尤为重要。《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指出:“神太用则劳,其藏在心,静以养”。所谓“静以养”,主要是指静神不思、养而不用,既便用神,要防止用神太过...

http://qihuangzhishu.com/152/27.htm

二十四节气养生处暑养生_顺时养生_【中医宝典】

...处暑节气正是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气的盛衰随之转换,此时起居作息要相应地调整。进入秋季养生,首先调整的就是睡眠时间,早睡早起是人所周之的。 处暑,是暑气结束的时节,“处”含有躲藏、终止的意思,...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3893.html

养生根在修德_【中医宝典】

...在我国历史上,许多大思想家把修炼德行放在养生的重要位置,甚至看成是“养生根”。历代养生学家十分注重道德的养生价值。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善心仁厚、重义轻利、乐善好施的德行,做一个德高望重的人。 孔子提出“德润身”、“大德必得其寿”、“...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4498.html

养生的“六养”和“四”_【中医宝典】

...,长吁短叹,百无聊赖,而且心中苦闷,慨叹很难有抒发的地方和对象。 清人有“六养”、“四”的养生大旨,不妨可以参据调节。 “六养” “流水声,可以养耳;青禾绿草,可以养目;观书绎理,可以养心;弹琴学字,可以养指;逍遥杖履, 可以养足;静坐...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751.html

《参同》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术】

...养生专著名。《周易参同》的简称。见该条。...

http://qihuangzhishu.com/167/22.htm

《参同》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术】

...养生专著名。《周易参同》的简称。见该条。...

http://qihuangzhishu.com/196/3093.htm

明清时期_《中医养生学》_中医养生书籍_【岐黄术】

...和方法上,有阐发和提高,对医饵养生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做出了贡献。万密斋的《养生四要》指出:“无阳则阴无以长,无阴则阳无以化,阴阳互用,如五色成文而不乱,五味相济而得和。凡养生却邪剂,必热无偏热,寒无偏寒;温无聚温,温多成热,凉无聚凉,...

http://qihuangzhishu.com/152/11.htm

教诫篇_《养生导引秘籍》_中医养生书籍_【岐黄术】

...养生。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损志,多事则形疲,多语则气争,多笑则伤脏,多愁则心慑,多乐则意溢,多喜则忘错昏乱,多怒则百脉不定,多好则专迷不治,多恶则憔煎无欢。此十二多不除,丧生之本。无多者,几乎真人。大计奢懒者寿,悭勤者夭...

http://qihuangzhishu.com/709/3.htm

针芥的解释_针芥的意思和出处_成语词典

...磁石引针,琥珀拾芥,因以指相投。同“针芥相投”。 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跋刘武仲鲁田兄弟手书诗卷》:“行可以余于武仲先生夙有针芥,属为题记。”...

http://hanwen360.com/cy/269950.html

共找到578,82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