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阳为气阴为味.人与万物同一天地.即同一阴阳.万物各禀天地之阴阳.以变化人身之阴阳.药之功用.于是乎着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气味即阴阳之分见者也.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
...清代医学家(1832-约1905年)。字伯度,号鹿起山人。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咸丰六年(1856年)以副车入赀为比部主事,于京邸患寒痢,几为庸医所误,遂有志于医。披览医籍,精研岐黄。为人诊疗,亦获良效,遂有医名。后历任山西祈县,安徽舒城...
...发热型,有角膜混浊现象。而犬瘟热呈双相垫,一般无角膜混浊现象。 (2)龙胆泻肝汤具有泻肝水利湿热之功效。方中龙胆草主泻肝胆湿炎,泽泻、木通、车前利尿,引湿热从尿排出,以助龙胆草清利肝胆湿热,柴胡疏肝胆之气,黄芩栀子清上导下助主药清除邪火,...
...专着有《本草问答》两卷(1893年),书中论及本草学理论,比较中西药学之异同与短长。另有《金匮要略浅注补正》九卷(1893年)、《伤寒论浅注补正》七卷。以上五书合称《中西汇通医书五种》。另著《医学见能》四卷(1873年)、《痢疾三字诀》、《医...
...邵敬甫,专务中医,后又从姜子全、丁福保学习西医,1938年任华北国医学院教授,建国后曾参与组织北京市中医学会。行医中西法并用,重视中医理论,不拘旧说,每多新见。着有《止园医话》、《止园医话续集》,备录五十馀年临证医案及治疗心得。于绘画亦有造诣,...
...喘喘之一症,更有虚实之分,中医论喘最详,大凡参一脉象,以定虚实。实证之喘,不外宣通肺气,有寒则用麻黄、杏仁等,(必参照其他症象)有热则用桑叶、苇根、金银花、瓜蒌仁,皆和平有效之治法。(余不取葶苈泻肺法)虚(阴阳)证之喘,则不外于补肾及固摄...
...,教学兼诊务,身兼二职,求医者无虚日,对当时盛行之西洋医学,主张吸收其长处,中西汇通,主要是通过吸收西医以丰富固有之医学。为现代中西医汇通派代表人物之一。与同时期医家张锡纯、张国华合称“三张”。于中风证颇有研究,认为系真阴亏损、内热生风,治...
...期之治法也,此期治之得法,亦不致病势加重,演成肠出血及肠穿孔之危险,惟此期间有借重西药之时,参看医验与第一期之治法,纯用中药者有别第一期西药必无效不可不知。柴胡为此期有寒热往来之专药,与头痛加以川芎、白芷皆有效。此期亦有黄疸症状,西药硫苦治...
...《医学见能》四卷,蜀、天彭、唐容川着。仆得于江右之笥筐,忽忽十余载矣,辞简理周,最有功于济世。盖容川原为初学弟子与夫不知医者说法,故理不求深,而方必录验,较之务求艰奥,而无俾实用者,未可同日语也。忆昔家君宦游豫章,幕府中人有以疾苦告者,即...
...先哲医话》一书来求序于予,翻阅数过,见某氏治某病,察某候,用某药,议论精卓,剖晰详明,医固井井而有条,事亦凿凿之可据。乃知太上玉经之说,犹传诸王君,隐仙灵宝之方,堪师夫禄里,则是书之成,洵后学之津梁,医家之圭臬也。因志数言于简端云。大清光绪四...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