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医学的发展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整体加以研究。这样,中国医学史才有一个比较完整的面貌,不致残缺不全。在研究方法上要求从本民族医学的特点出发,进行历史分期,要深入实地调查活的经验,收集散落于民间的文献,从中总结出民族医学发展的一些规律。还要注意研究以本民族医药经验为核心、...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9-23.html

的现代发展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不断发展给后人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经验和文献。近年来对中医脉诊的研究亦不断的深人,其中对于传统脉的客观化指标的研究,对局部脉象变化与整体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所反映的信息的研究,对于脉象与病证的关系的研究等,都做出了许多成绩并且还在深人。 中医脉...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91.html

中西医比较研究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近代由于西医传播,中西医接触日益增多,一些医家试图通过“比较”的方法,分析两种医学的长短异同,以求正确对待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早期对中西医学进行比较的医学家有王权、王孟英、陈定泰、罗定昌、合信等。陈定泰(约19世纪)在他所著《医谈传真》...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357.htm

医近代教育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清末时期的医学教育我国近代西医学教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晚清时期:(1840~1911)自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前夕,这一时期处于满清封建王朝的统治下,同时帝国主义以医药作为侵略工具,将西方医药知识传入我国,对我国医学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7-8.html

医史文献研究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一)散在的医史资料:明代留有丰富的医学史料,有不少是散在于各种书籍中的。一是明代编写的《元史》及明代各个皇帝的《实录》,多有医事制度、医家活动、疾病史等方面的材料。明代各种文件档案,官方编写的大型丛书如《永乐大典》等,也是医学史料的重要...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51.htm

论古代文献中的“蛊”_【中医宝典】

...的方式。 “蛊”作为一个与疾病有关的词,在古代的医学和非医学文献中常常出现,其含义却是模糊而多歧的,今人对“蛊”的理解也往往仁智各见。本文试通过整理、分析相关文献,探索古代对“蛊”的认识脉络,以期对古代文献中与疾病有关的“蛊”有一个较明晰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538.html

的总结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寥寥数语,就把脉象特征描述出来,可谓言简意赅,标准明确。24脉象奠定了诊脉指下标准的基础,使之规范化。《脉经》后历代中医著述对脉象的描述,均未离开《脉经》的基本概念。2、奠定脉名种类基础《脉经》在古代医学文献散载的30余种脉名基础上,整理归纳为...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124.htm

本草纲目简介_医学古籍_【文学360】

...《本草纲目》是一部集十六世纪以前中国本草大成的著作。是中国古代药学史上部头最大、内容最丰富的药学著作。作者是明朝的李时珍,撰成于万历六年(1578年),万历二十三年(1596年)在金陵(今南京)正式刊行。 中文名称:本草纲目 英文名称:...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8641.html

文献整理研究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太医令吕广注《八十一难经》,启注疏经典理论医著之端,也是已知的整理研究古典文献之最早著作,惜已亡佚。作者吕广,字博望,隋代因避国讳,又转称吕博,吕氏长于脉,还著有《玉匮针经》、《金韬玉鉴经》等书,均佚,《太平御览》中保留有《玉匮针经序...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123.htm

中国的解释_中国的意思和出处_汉语词典

...也称“中国研究”、“汉学”。国外对中国研究的统称。有广狭两义。广义指研究中国的哲学、宗教、历史、政治、经济、艺术、语言等各门社会科学和部分自然科学;狭义指研究中国的文献、语言和文学。在现阶段,中国的研究重心是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http://hanwen360.com/c/1194.html

共找到63,20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