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生难忘。记得我刚到教研室时,是老师手把手地教我如何练习扎针、揣穴,教我如何在棉团上练指力和进针的手法。1984年10月,甘肃省卫生厅进行第一批名老中医师带徒工作,我非常荣幸成为郑老的第一个正式拜师的弟子。自此我更努力地向老师学习,老师讲课我...
...□ 赵纪生 江西省中医院 许正锦 福建厦门市中医院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躬耕杏林70年,以善治疑难杂病著称。他崇尚脾胃学说,提出“调中央以通达四方的观点”,主张“通、化、渗”三法治疗湿邪,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体系。笔者有幸跟随学习,现将其临证...
...〔古文〕𢢠𢞑《唐韻》徒果切《集韻》《韻會》杜果切,𠀤音垜。《說文》不敬也。本作憜,从心隋聲。或作惰。《玉篇》怠也,易也。《禮·曲禮》臨祭不惰。《註》爲無神也。《左傳·成十三年》今成子惰。《註》惰則失中和之氣。 又《正韻》吐火切,音妥...
...号方等。实践反复证明:死方焉能治活病?日本反省后顿悟:应重新向中国学习辨证论治。相继,日本《汉证》杂志第12卷6、7期合刊,特辑发表长篇研究蒲辅周先生临床经验文章;不断延请中国名老中医专家、教授讲学及会诊;派留学生赴中国中医院校学习,攻读...
...》中提出的“中医人才的培养,离不开读书、临证、师承这三大要素”的观点。笔者研习中医30多年,对此颇有体会。 先谈临证,中医成才之路离不开临床实践。古人说“熟读叶天士就拜了17位中医老师,可见学中医跟名师是中医成才的重要因素。 ...
...传》 又如:惰懈(懒惰懈怠);惰力(不图进取的消极落后力量);惰心(怠懒的思想);惰失(怠惰失职);惰劣(怠惰无能);惰侈(懒惰奢侈) 衰败 [decline] 雄而不修者,其后必惰。——《墨子·脩身》 又如:惰坏(败坏);惰君(败坏国事之...
...看三四百,故常无暇问病,而多以脉断之。有是脉则定是证,而用是方,临床疗效极佳。曾老从师田八味后,也渐渐体悟到脉法的重要,加之自己的实践琢磨,对《伤寒论》中许多方证的脉象也有了很独到的体会,临证往往也是有是脉用是方,疗效亦多高出同道。付博士的...
...学习,其后又遍访上海的中医喉科名医,上门求教,1978年起跟师中医喉科前辈张赞臣教授,深受教益,并得到老师的高度赞赏,1979年考入上海中医学院师训班内经组学习医经,在文汇报上发表“谈谈对中医现代化的看法”,率先提出实行中医现代化的主张,...
...生活、家庭等关怀备至。学生们不仅学习到了他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更学到了他行医做人的高尚品德,受益终生。2007年11月,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在医院建立“方和谦名老中医工作室”,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为启发后学,在全行业形成良好的“学经典、用经典”...
...冯磊 近日,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人民医院石瑞舫副主任医师的《侍诊日记——跟路志正教授学医》向人们展示了作者跟师学习的经历。该书对于有一定基础的中医学习者,提供了一种方法,对于没有机会跟随名师者,提供了学习的思路。 ...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