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法_《中医灸》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当毫针刺人腧穴,行针得气并施以或补或泻手法后,将针留置在穴内者称为留针。留针是毫针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提高针刺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通过留针,可以加强针刺感应延长刺激作用,还可以起到候气与调气的目的。针刺得气后留针与否以及留针时间久暂...

http://qihuangzhishu.com/113/50.htm

_针法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是适应与五脏有关病变的五种古代针法。即:半,豹文,关,合谷,输(《灵枢·官针篇》)。各详本条。 ...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wuci-2466.html

针法结合腧穴特性_《中医灸》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针法补泻除涉及人体功能状态、针灸作用方式外,腧穴选用也是一个因素,《难经》中主要介绍了以五腧穴为基础,依据五行生克的关系,通过配穴的形成而创立的“补母泻子法”“泻南补北。”补母泻子法《六十四难》根据《灵枢·本输》及阴阳刚柔相济的原理,...

http://zhongyibaodian.com/cijiu/113-19-4.html

_中医针灸技术_【中医宝典】

...【概述】 ,又称为放血。因常用的针具为三棱针,所以有的书还称为三棱针法。【器具药物】 目前临床常用的为三棱针粗毫针。 三棱针分大、中、小三种型号,粗毫针用26号半寸针为宜。 【操作方法】 主要有以下四种方法。 (1)点刺:先推...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b36474.html

禁)_《中医名词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即针法禁忌事项。其中包括:禁针部位(如内脏部位的深、孕妇的腹部、婴幼儿囱门部、禁针穴位等)、酒醉、过饥、过饱、过度疲倦、情绪的激烈变化(大怒、大惊、大恐),以及房事以后等,都不可立刻进行针刺,以免出现晕针其它异常反应。...

http://qihuangzhishu.com/109/1766.htm

针法(一首以下并出针经)_《医经国小》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一声.左右用针转入天部.皮肤之间也.少时左右进至人部.肌肉之间也.再少时进至地部.筋骨之间也.凡穴当一寸许.如此作三次进之.大抵疼痛实泻.麻痹虚补.经云.针法手如握虎.如待贵人.凡取穴手指.前哲又有八.弹而怒之.迎而夺之.使经气腹满.令...

http://qihuangzhishu.com/941/55.htm

眼针各种_《中医灸》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皮内针均可。8、电针:不得气的,经用眼针后5分钟还不生效的病人,可在针柄上通电流以加强刺激,方法一般电针一样。9、缪:一侧有病,针患侧无效时,可在对侧眼区同名穴针刺之。10、配合其他疗法:眼针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配合其他疗法使用。如...

http://qihuangzhishu.com/113/83.htm

毫针_《针灸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蒸气消毒或75%酒精浸泡30分钟消毒。同时应注意尽可能做到一穴一针。腧穴部位可用75%洒精棉球拭擦消毒,或先用2.5%碘酒棉球擦试后再用洒精棉球涂擦消毒。至于医者手指,应先用肥皂水洗净,再用75%洒精棉球擦拭即可。(四)1.进针法在针刺时...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xue/93-6-1.html

_针法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古代针法的一种。其方法是把针刺入皮下的深度分为三层。即先至浅层,再较深刺入,最后刺入更深的部位(见《灵枢·官针篇》:「始浅之,以逐邪气而来血气;后深之,以致阴气之邪;最后极深之,以下谷气」)。即“齐”的别名。参见该条。 ...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sanci-2452.html

皮肤针法_【中医宝典】

...【概述】 皮肤针法是一种多针浅人体腧穴或特定部位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针刺。因为它的刺激轻微,又只局限在身体表面,适用于儿童病人,所以还被称为“小儿针”。皮肤针法其他针法不同点,除了得浅以外,叩的重点还着重在十二经线皮部,不仅仅是...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9393.html

共找到786,66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