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纤溶系统的激活。这主要是由于在凝血过程中,通过酶性激活(蛋白酶作用造成酶性水解)由Ⅻa形成Ⅻf,Ⅻf使激肽释放酶原转变成激肽释放酶,后者使纤溶酶原变为纤溶酶。一些富含纤溶酶原激活物的器官(如子宫、前列腺、肺等)因血管内凝血而发生变性...
...诊断 (1)存在可诱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原发病及有利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发病的因素。 (2)具备两项以上的下列临床表现: ①反复、严重或多部位出血倾向,不易用原发病解释;示肾、 ②不明原因的顽固性低血压状态或休克; ③出现提肺、脑、肝、皮肤...
...蛋白等,有携氧能力,对严重创伤性休克输用全血是目前最好的胶体液。在紧急情况下,早期输给500ml价值胜似晚期几千毫升,在5min内加压输入全血200~300ml的效果较1h内输入500ml更为明显。所以,患者明显失血时,应毫不犹豫地输血。但...
....循环障碍 由于微循环血栓形成,静脉回流量急剧减少,加之失血,使循环发生障碍,血压下降,发生休克,而大量血小板的破坏,组胺和5- 色胺的释放,使微血管收缩,加重缺氧,严重影响主要脏器心、肝、肾和肾上腺功能;心肌收缩受抑制,心功能下降;肾因肾...
...溶系统发生病理性激活。 1.凝血系统被激活 致病因素如内毒素、抗原抗体复合物等可使广泛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血小板膜缺损,血小板因子(PF3)及TXA2被释放,血液与暴露的血管壁胶原组织接触,Ⅻ因子立即被激活并经“瀑布”式系列反应形成血液活性...
...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基础疾病2.有下列两项以上表现。(1)多发性出血倾向。(2)不易用原发病解释的微循环衰竭或休克。(3)多发性微血管栓塞的症状、体征,如皮肤、皮下、粘膜栓塞坏死及早期出现的肾、肺、脑等脏器功能不全。(4)抗凝治疗有效。...
...与创伤性休克相同,失血性休克易并发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严重者可造成死亡,因此对休克患者需及时进行抢救。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是一个综合征,不是一个...
...凝血在内毒素性休克中较为常见,有的是先发生播散性血管内凝血,而导致休克的发生和发展。(4)内毒素性休克,除由于微循环动脉血灌流不足,使细胞代谢发生障碍外,内毒素还可直接损害细胞(线粒体肿胀),抑制氧化过程,而引起细胞代谢和功能变化。例如给动物...
...障碍、昏迷、惊厥、颅神经麻痹及肢体瘫痪。 3、休克:肢端发冷、青紫、少尿和血压下降。以血管内皮损伤引起的DIC较为多见。 4、溶血:因微血管病变,红细胞通过时遭受机械性损伤,变形破裂而发生溶血。临床上可有黄疽、贫血、血红蛋白。 5、原发病...
...诊断 1.病史 观察原发病的发展变化,观察出血倾向的变化。 2.DIC的主要指标 监测D-二聚体、血小板、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3P试验等项目的动态变化。 3.原发疾病 存在易引起DIC的有关疾病。 4.出血倾向 临床多发性出血倾向。 ...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