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录载甘草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为九土之精.安和七十二种石.一千二百种草.李东垣曰甘草气薄味浓.可升可降.阴中阳也阳不足者补之以甘甘温能除大热故生用则气平.补脾胃不足.而大泻心火.灸之则气温.补三焦...
...火伤灼︰刘寄奴捣末。先以糯米浆鸡翎扫上,后乃掺末。并不痛,亦无痕,大验之方。凡汤火伤,先以盐末掺之,护肉不坏,后乃掺药为妙。(《经验方》)风入疮口肿痛︰刘寄奴为末。掺之即止。(《圣惠方》)小儿夜啼︰刘寄奴半两,地龙(炒)一分,甘草一寸。水煎...
...(棉裹)右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甘草取二升半,纳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医宗金鉴》栀子甘草豉汤于栀子豉汤方内,加入甘草二两,余根据前法,得吐止后服。《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栀子甘草豉汤于栀子豉汤内加炙草栀子豉汤证...
...甘草别名甜草,为豆科多年生植物。主产于内蒙、新疆、辽宁、吉林等地,以根入药。用途广泛,中医有“无草不成方”之说。近年由于野生资源破坏严重,产量减少,开始靠人工种植供应药厂生产。 现在正是发展种植的好时间。 甘草生长对环境要求不严,株高30...
...(形声。从言,舌声。本义:言语) 同本义 [word;remark] 话,合会善言也。——《说文》 著之话言。——《左传·文公六年》 不知话言。——《左传·文公十八年》 告之话言。——《左传·襄公元年》 出话不然。——《诗·大雅·板》 悦...
...根暴干,十日成。案《说文》云:苷,甘草也,蘦,大苦也,苦,大苦苓也;《广雅》云:美草,甘草也,《毛诗》云隰有苓,《传》云,苓,大苦;《尔雅》云:蘦,大苦;郭璞云:今甘草,蔓延生,叶似荷,青黄,茎赤黄,有节,节有枝相当,或云蘦似地黄,此作甘,...
...甘草,别名国老、蜜甘、美草、蜜草、蕗草、灵通。味甘平,入心、肺、脾胃诸经,在现代中药学中属于补气药的范围,具有补脾益气、润肺止咳、缓急止痛、缓和药性的功效。其生者偏于清热,炙者则偏于补中。 炙甘草是用生甘草与蜂蜜、水同炒制成。生甘草微凉,...
...地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缘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在沙荒地里种植的25000亩甘草,获得成功。这一项目的成功实施,为全师500000亩沙荒地退耕还林还草,找到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选自:新浪网 ...
...(本经上品)合腑脏为中,内筋骨,外肌肉为四。【气味】甘、平,无毒。【主治】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气力,金疮 ,解毒。久服轻身延年。【核】曰∶甘草,一名 草、灵通、国老、美草。出陕西河东州郡,及汶山诸夷处。春生苗,高五六尺,...
...熟,捣,取酒三升,熟研,滤取一升,饮尽,日二服。服尽一石瘥。治食饮辄吐方∶顿服生熟汤三升,即止。《退思集类方歌注》大黄甘草汤治食已即吐。大黄(四两) 甘草(一两) 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调胃承气(汤)硝黄草,甘缓微和将胃保。(用甘草...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