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末或药物粗粒炒热布包外熨,用以治疗风寒湿痹,脘腹冷痛等证,称为药熨。如胃气痛,用橘叶炒热后布包揉熨。一般用盐粒、沙子或干净黄土炒热后布包外熨,也能达到熨的目的,但须注意烫伤皮肤。...
...牡蛎粉(炒) 良姜(锉。各一两)为末津调敷偏处,须臾如火痛即安。淋洗方 治阴疝肿痛不能忍,及阴肿大。雄黄(研) 甘草(各一两) 白矾(研,二两) 为细末,每用一两,热汤五升,通手洗肿处,良久再暖洗之,候汗出瘥。(严氏)盐熨法∶用食盐半斤炒...
...里,置脐下熨之,频换灰包令常热,以腹不满痛为度。或初熨时,病患不受者,勿听,但令极熨之,不住灰包可也。如灰包熨后,得下利一两行,或小便二三升,或微似有汗,此是阴气外出,或下泄也,勿疑之,病轻者乃得愈也。后出余气而解,举此为例。病患三部脉沉,...
...【概述】 藏医熨敷法是将药物或其他物体炒热热熨或冷敷患处,借助药性及温度等物理作用,使气血流通,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 藏医史书中记载,早在公元前百余年,藏族人民就掌握了以酒糟、牛羊反刍胃中的余草、新杀的动物皮等热敷患处,用来消肿止痛的...
...治气虚阳脱。体冷无脉,气息欲绝,不省人。及伤寒阴厥,百药不效者。葱以索缠,如盏许大。切去根及叶,惟存白。长二寸许,如大饼 。先以火胁一面令通热,又勿令灼人。乃以热处搭病患脐,连脐下,其上以熨斗满贮火熨之。令葱饼中热气,郁入肌肉中。须预作...
...治疗学名词。指一种外治法。用药末或药物粗粒炒热布包外熨,用以治疗冷寒湿痹,腹腔冷痛等症。如胃气痛,用橘叶炒热后布包揉熨;风寒或血虚头痛用吴茱萸加米饭炒热布包外熨等。《素问·调经论》:“病在骨,焠针药熨。”参熨法条。...
...中医眼科外治方法名称。系指用布包炒热的食盐、葱白、艾叶等药物,待温度适宜后,贴熨患眼之眼睑或太阳穴等处的方法。《圣济总录》卷一一三:“温熨之法,盖欲发散血气,使之宣流。”本法适应于阴寒内盛的目疾疼痛等证。...
...用炒盐热熨脐腹,冷复易之。咸可以软坚,热可以行滞,此炒盐之意也。然必熨其脐者,脐为吾身之枢,有生之系也,故能进气以化滞。...
...烧热后用来烫平衣服的金属器具,称“熨斗(dǒu )”。 用烙铁、熨斗烫平:~衣服。 〔~帖〕a.用字、用词合适,恰当,妥帖;b.心情安宁、舒畅;c.方言,事情完全办妥。均亦作“熨贴”。...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