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侯_诊断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九侯是古代最早的一种全身遍诊法,它把人体头部、上肢、下肢分成,每部各有上、中、下处的动脉,在这些部位诊脉,称为候。 【九侯】 语出《素问.候论》。是古代最早的一种全身遍诊法,它把人体头部、上肢、下肢分成,每部...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7958.html

《黄帝内经》--最早中医的理论典籍_医药之最_【中医宝典】

...《黄帝内经》是早期中国医学的理论典籍。世简称之为《内经》。最早著录于刘歆《七略》及班固《汉书·艺文志》,原为18卷。 《黄帝内经》是我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也是第一冠以...

http://zhongyibaodian.com/yiyaozhizui/a11218.html

《黄帝内经》书名的文化内涵_【中医宝典】

...理论,将是何等的丰富啊! 《素问》、《灵枢》有怎样的含义?《黄帝内经》分为《素问》与《灵枢》二。《素问》成书于西汉初年,以阐述医学理论为主;《灵枢》成书于东汉时代,又名《卷》、《针经》,以阐述经络针灸理论为主。何谓《素问》?素者,平素也...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9728.html

所主(候附)_《明医杂着》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寸为阳,为上部,主头项以下至心胸之分也;关为阴阳之中,为中部,主脐腹肚胁之中也;尺为阴,为下部,主腰足胫股之分。凡此之中,每部又各有浮、中、沉候,之,为候也。浮主皮肤,候表及腑;中主肌肉,以候胃气;沉至筋骨,候里及脏也。...

http://qihuangzhishu.com/680/55.htm

《黄帝内经》_【中医宝典】

...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并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传世巨著,形成了我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学术氛围。这一时期,医学界也出现了改写历史的重大事件。其中,医学巨著——《黄帝内经》的问世可以说是医学史上的头等大事。 素问 灵枢 《黄帝内经》是一集...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510.html

候脉证_《脉经》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经言:所谓者,寸、关、尺也;候者,每部中有天、地、人也。上部主候从胸以上至头,中部主候从膈以下至气街,下部主候从气街以下至足。浮、沉、牢、结、迟、疾、滑、涩,各自异名,分理察之,勿怠观变,所以别候,知病之所起。审而明之,针灸...

http://qihuangzhishu.com/111/31.htm

《黄帝内经》的神妙世界(1)_【中医宝典】

...三大奇书”之一:《黄帝内经》 我认为,《黄帝内经》可以用个“第一”给它作一概括。 第一,《黄帝内经》是第一中医理论经典。人类出现以后,就有疾病,有了疾病必然就要寻求各种医治的方法,所以医疗技术的形成的确远远早于《黄帝内经》。但中医学作为...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456.html

候解_《指禅》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寸、关、尺为,一各有浮、中、沉候。轻手得之曰举,候浮脉也;重手取之曰按,候沉脉也;不轻不重,委屈求之曰寻,候中脉也。之为也。浮以候表,头面皮毛外感之病也;沉以候里,脏腑骨髓内伤之病也;中以候中。中者,无过不及,非表非里,至...

http://zhongyibaodian.com/sanzhichan/786-5-38.html

《黄帝内经》在线阅读

...医籍的传本仍被完整保存,而载于《汉书·艺文志》。东汉末张仲景撰《伤寒杂病论》、魏末皇甫谧撰《针灸甲乙经》时,《汉书·艺文志》的十八卷本《黄帝内经》传本即已不复存在,不仅被分割为《素问》、《卷》或《针经》两书,而且“亦有所亡失”。 1、《...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73.html

内经》脉要(并附名公诸论注)_《古今名医汇粹》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故可按而纪之;外则经气经脉有序,故可终而始之。四时内外,六者之法,则脉之时动,病之所在。或内或外,皆可知之。尺内两傍,则季胁也。此言气口左右候脉法也。柯韵伯曰∶季胁之位在章门(穴名),后包于腹,前合于脐,天枢(穴名)之分,带脉所束。...

http://zhongyibaodian.com/gujinmingyihuicui/631-6-1.html

共找到295,72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