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气不足。当补之证,认作外感风寒,有余客邪之病,重泻其表,使荣卫之气外绝,其死只在旬日之间。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可不详辨乎?且如外感,则寒热齐作而无间,内伤则寒热间作而不齐。外感恶寒,虽近烈火不除;内伤恶寒,得就温暖即解。外感恶风,乃不禁...
...薛立斋曰∶鬼胎证,因七情相干,脾肺亏损,气血虚弱,行失常道,冲任违乖致之。乃元气不足,病气有余也。若见经候不调,就行调补。庶免此证。治法,以补元气为主,佐以雄黄丸、斩鬼丹之类行散之。...
...人身之病,不离乎内伤、外感,而内伤、外感中,只一十九字尽之矣。如风、寒、暑、湿、燥、火,外感也。喜、怒、忧、思、悲、恐、惊,与夫阳虚、阴虚、伤食,内伤也。总计之,共一十九字,而千变万化之病,于以出焉。然病即变化,而总不离乎一十九字,一十九...
...沉滑、洪滑者是也。夫外感、内伤不同,发表、补中有异,岂可妄施治法哉!东垣论饮食劳倦为不足之证,治用补中益气汤。王履道又论不足之中,当分别饮食伤为有余,劳倦伤为不足。若人伤饮食而留积不化,以致宿积郁热发于外,此为有余之证,用枳术丸等方消导;若...
...外感风寒.内伤生冷.憎寒壮热.头目昏疼.肢体拘急.或中脘虚寒.呕逆恶心.用局方人参养胃汤治之.浓朴 苍术 半夏(各一两) 藿香草果 茯苓 人参(各半两) 甘草(炙.二钱半)橘红(七钱半)上九味锉.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生姜七片.乌梅一枚.煎...
...便不调,飧泻脓血也。此汤与补中益气汤,虽互相发明,然其证脉则不可不分别也。内伤之病,脾胃元气一虚,四脏失其调和,所以五脏之脉,交相混见,故肝弦,心洪,脾缓之脉反见于上。按之沉涩,肺脉而反见于下也。身肢重倦,气不周也。骨节酸疼,血不荣也。气少...
...但有挟痰者,有挟外邪者,有热郁于内而发者,皆当以补元气为主,看所挟而兼用药。如虚气甚者,补中益气汤少加附子,以行参、 之功;挟痰者,补中益气加半夏,更以竹沥姜汁传送。戴氏曰∶凡内外兼证,或内伤重而外感轻者,为内伤挟外感证,治宜先补益而后散邪...
...作者:薛己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卷上 一、元气亏损内伤外感等症 二、饮食劳倦亏损元气等症 三、脾胃亏损心腹作痛等症 四、脾肾虚寒阳气脱陷等症 五、命门火衰不能生土等症 六、肾虚火不归经发热等症 七、脾胃亏损吞酸嗳腐等...
...作者:薛己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卷上 一、元气亏损内伤外感等症 二、饮食劳倦亏损元气等症 三、脾胃亏损心腹作痛等症 四、脾肾虚寒阳气脱陷等症 五、命门火衰不能生土等症 六、肾虚火不归经发热等症 七、脾胃亏损吞酸嗳腐等...
...浊。余谓肾水亏损,用六味地黄、补中盖气而愈。亦有胸腹等处,大如升斗,或破而如菌如榴,不问大小,俱治如前法。举人江节夫,颈臂胁肋各结一核,误服祛痰降火软坚之剂,益甚。余曰∶此肝胆经血少而火作也。彼执前药,至明年六月,各核皆溃,脉浮大而涩。...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