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香掺如何识别_中药鉴别_【中医宝典】

...玻璃样光泽;闻之气微芳香,口尝味微苦,嚼之后先破碎成小块,迅即软化成胶块,粘附于牙齿上,唾液成为乳状,并微有香辣感;用火烧之微有香气,冒黑烟,并遗留黑色残渣;与少量水共研,能形成白色乳状液;平铺于黑纸上,置紫外灯下检视,显亮紫色。 掺乳香...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a9312.html

评热病篇_《冯氏锦囊秘录》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评热病》曰∶有病温者,汗出辄复热,而脉躁急,不为汗衰,狂言不能食,病名为何?岐伯曰∶病名阴阳交,交者,死也。(交,谓交合,阴阳气不分别也。)人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谷生于精,(言谷气化为精,精气胜乃为汗。)今邪气交争于骨肉,而得汗者,...

http://qihuangzhishu.com/342/37.htm

腹中篇第四十_《素问》

...:此下则因阴,必下脓血,上则迫胃脘,生鬲,侠胃脘内痈,此久病也,难治。居齐上为逆,居齐下为从,勿动亟夺,在《刺法》中。 帝曰:人有身体髀股(骨行)皆肿,环齐而痛,是为何病? 岐伯曰:病名伏梁,此风根也。其气溢于大肠而著于肓,肓之原在齐下,...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5382.html

冲出西医病名围城,中医才能卓然自立_【中医宝典】

...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是中西医结合的理想模式,也是在现代条件下中医临床工作中的常见做法,在应用中取得了不少成果。但笔者认为,为了中医自身学术的振兴,必须把中医的辨证论治从西医的病名束缚下解脱出来。 在西医的病名之下中医易成聋瞽 在西方...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581.html

卷七 史类 史评类 职官类_《郡斋读书志》

...史类 △《华阳国志》十二卷 右晋常璩撰。华阳,梁州地也。纪汉以来巴蜀人物。吕微仲跋云:“汉至晋初四百载间,士女可书四百人,亦可谓盛矣。复自晋至周显德仅七百岁,而史所纪者无几人,忠魂义骨,与尘埃同没,何可胜数,岂不重可叹哉!” △《蜀桂堂...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6036.html

朝真暮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全诗赏析【古诗名句大全】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放言五首·其一》类型:人生原文如下: 朝真暮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 但爱臧生能诈圣,可知宁子解佯愚。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

http://wenxue360.com/mingju/4658.html

疾病档案之风疹病名:风疹俗称风痧_传染病_【中医宝典】

...病名:风疹俗称"风痧" 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一种急毒性疾病。孩子患风疹后,其不适感与一般相似,同时会出现皮肤玫瑰色或浅红色的斑丘疹,头颈部及耳后淋巴结肿大。风疹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但以春冬两季较多。 传染源:风疹病毒由患者口、鼻及眼部的分泌物...

http://zhongyibaodian.com/chuanranbing-2/b124.html

·经法·黄帝四经

...名以为万事□,察逆顺以观于(霸)主危亡之理,知虚实动静之所为,达於名实□应,尽知请(情)而不惑,然后帝王之道成。六枋(柄):一曰观,二曰,三曰僮(动),四曰转,五曰变,六曰化。观则知生死之国,则知存亡兴坏之所在,动则能破强兴弱,转则...

http://wenxue360.com/guji/5169.html

通论_《温病正宗》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而春夏发者,及春夏感邪而秋冬发者,皆谓之伏气;随时感受而即发者,谓之新感。新感其邪轻,治之尚易;伏气其邪重,治之较难。故治温病之法不独异于伤寒,伏气与新感亦不可同日而论也。瘟疫本名疠疫,传染病也。《素问 刺法》云∶帝曰∶余闻五疫之至,皆...

http://qihuangzhishu.com/723/8.htm

鼻頺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病名。系指鼻涕下流的病证。頺,《正字通》:“颓字之。”其病因,《医学原理》卷七:“如胆移热于脑为鼻頺、鼻渊。”治宜用防风通圣散加减。参见鼻渊条。...

http://qihuangzhishu.com/166/616.htm

共找到81,55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