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医家。字继洲,三衢(今浙江衢)人。世医出身,其祖父曾在太医院供职,并着《集验医方》。幼习举子业,博学能文。后改习医,尝任职太医院医官。家藏医书甚多,暇时即研习医理,治病辄效。行医数十年,尝因治愈山西监察御史赵文炳之痿痹而医名益彰。撰成...
...元代医官名。始设于元至治二年(公元1322年)。设1人,官阶为正八品。该职往往兼管架阁库的收发物品工作,为太医院中低级官员。太医院院使金、元、明、清医官名。金代始设太医院,太医院的最高长官为提点,下设院使,从五品。元代在至元二十二年(公元...
...又烦渴小便赤,心下痞,治宜大柴胡、桂枝汤、五苓散。脉浮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而反恶热,治宜栀子豉汤。脉(迟弦)细,里也,又有里证,治宜小建中、小柴胡。误下表未解,下之协热利不止,宜桂枝人参汤。腹痛喘渴,见各门下。祖按∶...
...作者:? 朝代:? 年份:? 《仁斋直指》序 卷之一\总论 五脏所主论 五脏病证虚实论 诸阴诸阳论 血营气卫论 脉病逆顺论 男女气血则一论 问病论 论《易简方论》 附∶原脉论(出《保命集》) 附论五篇(出《丹溪心法》) 附∶十二经脉歌 火...
...相当,与五苓散二钱,以新汲水吐之则愈。一法用猪苓汤。瘀血狂言谵语,漱水,大便黑色,小便多,身黄腹满,此为当汗不汗,蓄热在里,轻者犀角地黄汤,甚者桃仁承气汤、抵当丸。妇人热入血室,昼静夜谵,如见鬼状,小柴胡汤。阳明病,其人喜忘,必有瘀血,抵当...
...曰。一部。一册。阙。未见〔张氏(兼善)伤寒发明〕二卷 未见按上见于 竹堂书目。〔黄氏(仲理)伤寒类证〕十卷 未见自序曰。医家之学。有自来矣。轩岐以降。仲景杰兴。而医道始大备矣。可为法于后世者。惟仲景伤寒之书而已。叔和王公复为编次。以利后人。...
...伤寒寒热论 论伤寒少阴病发热而反用药不同 论伤寒两感 伤寒合病并病论 伤寒变温热病论 温病辩 杂病诸病方法(前引) 死生脉候 阴证 伤暑 急下急温 诸方 伤寒家秘的本卷之二 伤寒总论 伤寒秘要脉证指法(与琐言大略同) 论浮脉形法主病 论中脉...
...浮沉按之有力者,宜大承气汤。大黄(半两) 浓朴(一两) 枳实(一枚) 朴硝(半两)咀,以水四升,先煮浓朴、枳实至三升,下大黄,煮取一升半,去滓,下朴硝烊化。每温一盏服,利即止。后服如作煮散煎,每服浓朴、枳实末共三钱,水二盏,煎一盏半,下大黄末...
...《伤寒论》系张仲景总结汉代以前医学成果,参合其临床经验撰著的第一部理、法、方、药俱备的医典,从而形成我国医学独有的“辨证论治”理论体系。自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问世后,千百年来注释者无虑数百家。(包括日本汉医)因其文字古奥,叙证简略,...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