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伤寒论》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著作。十八卷,又“卷之首”二卷。陈伯坛撰。初版于1930年。陈氏研究仲景学说多年,此编对《伤寒论》的原文注释较全面,每能阐发经义,品评自晋以后诸家注疏之得失,“卷之首”谈《内经》及《伤寒论》读法,颇具新见。现有1930年刻本,...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992.htm

辨阳明病脉证治法·伤寒论

...,脉紧则愈。 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 阳明病,不能食,攻其热必哕。所以然者。胃中虚冷故也。以其人本虚,故攻其热必哕。 阳明病脉迟,食难用饱,饱则微烦,头眩,必小便难,此欲作谷疸,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脉迟故也。 阳明病法多汗,...

http://wenxue360.com/guji/3701.html

辨阳明病脉证治法·伤寒论

...,脉紧则愈。 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 阳明病,不能食,攻其热必哕。所以然者。胃中虚冷故也。以其人本虚,故攻其热必哕。 阳明病脉迟,食难用饱,饱则微烦,头眩,必小便难,此欲作谷疸,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脉迟故也。 阳明病法多汗,...

http://www.wenxue360.com/guji/3701.html

领悟扶阳学术思想要先学好《伤寒论》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肉桂、桂枝)等辛热回阳、温阳、通阳药物,特别是擅长大剂量而灵活应用附子,将其功效发挥到极致而屡起沉疴大症。 张仲景《伤寒论》的精髓除了保胃气,存津液外,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处处以顾护阳气为要,六经方证不少是虚寒证,不少应用附子、桂枝、干姜等...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7417.html

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治法译文

...的缘故。 阳明病,若属实热证,应当汗多,现却反而无汗,见小便通畅,是属阳明中寒证。病至二三日,出现呕吐、咳嗽、手足冷的,为寒邪上逆,一定会发头痛;如果不咳嗽,不呕吐,手足不冷的,为寒邪不上逆,就不会发头痛。 阳明病,头目昏眩,不怕冷,是属...

http://wenxue360.com/guji-fanyi/2328.html

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治法译文

...的缘故。 阳明病,若属实热证,应当汗多,现却反而无汗,见小便通畅,是属阳明中寒证。病至二三日,出现呕吐、咳嗽、手足冷的,为寒邪上逆,一定会发头痛;如果不咳嗽,不呕吐,手足不冷的,为寒邪不上逆,就不会发头痛。 阳明病,头目昏眩,不怕冷,是属...

http://www.wenxue360.com/guji-fanyi/2328.html

伤寒论浅注》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著作。六卷。清·陈念祖撰。刊于1803年。作者认为“叔和编次伤寒论有功千古”,故本书按王叔和编次的《伤寒论》原文,删去他认为是王氏所增补的平脉辨脉篇、伤寒序例、诸可与诸不可等篇。作者于《伤寒论》注本中推崇张隐庵、张令韶二家,按其体例...

http://qihuangzhishu.com/193/2120.htm

伤寒论浅注》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著作。六卷。清·陈念祖撰。刊于1803年。作者认为“叔和编次伤寒论有功千古”,故本书按王叔和编次的《伤寒论》原文,删去他认为是王氏所增补的平脉辨脉篇、伤寒序例、诸可与诸不可等篇。作者于《伤寒论》注本中推崇张隐庵、张令韶二家,按其体例...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430.htm

伤寒论》的整理研究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宋代治平二年(1065年)校正医书同刊刻《伤寒论》,对其作出了很高的评价,熙宁九年(1076年)宋太医局将此书列入医学生的必修课程,这就使《伤寒论》的学术地位空前提高。《伤寒论》其书也大为流行,对《伤寒论》的研究更为深入和普遍,较唐代有...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178.htm

伤寒论》词义札记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贾延利 山东中医药大学 《伤寒论》是中医的经典著作,但其写作年代久远,有个别文词古奥难懂,今就其中几个词义提出一点看法,以期能更准确地理解原文。 似 《辨太阳病脉证治上第五》:“温覆令一时许,遍身zhizhi,微似有汗益佳,不可令如...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8922.html

共找到167,48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