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rberg和May于1984年复习了1971~1983年间文献上报道的7组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心肌梗死后患者,分别为146~630例,随诊4~24个月,用药有苯妥英钠、室安卡因,慢心律及安搏律定。用药组与对照组比较,上述4种药物没有...
...作用类似奎尼丁,可用于室性与室上性心律失常,有效率为75-80%,口服100-150mg,每日4次,常见副作用是由抗胆硷作用引起的排尿困难,口干和视力模糊等。负性肌力作用显著、故不能轻易和β阻滞剂,异搏定同用。对心衰、青光眼、尿潴留、传导阻滞...
...目前临床应用的抗心律失常药分类是根据药物主要电生理作用而区分的(表22-8)。第Ⅰ类钠通道阻滞剂,也称膜抑制剂,有局麻作用,对心肌细胞膜电位。相有直接抑制作用,此外有抗胆碱能作用,通过植物神经间接影响传导系统,减慢传导;对动作电位时间,4...
...抗心律失常药可通过不同作用机制,改变心肌细胞的自律性、传导性、动作电位时程、有效不应期等电生理特性,用于治疗各种心律失常。显然,药物所致上述心肌电生理特性过度改变,将导致新的心律紊乱,因此这类药大多安全范围狭窄。由于心肌血液供应丰富,该类...
...1)抗心律失常药:这类药物均能抑制心肌的自律性,对传导性及应激性的影响则程度不同。抗心律失常药狭义上讲只包括这类药,主要用于快速性心律失常。 ①分类:根据药物对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作用可分为4类(表3)。 A.Ⅰ类为钠通道阻滞药:按对0相除...
...音乐的曲调、节奏、旋律、响度不同, 对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兴奋、镇静、止痛和降压等作用。因此,作为治疗性的乐曲,必须经过严格的选择。音乐治疗机理之一就是音乐可以改变人类的情绪和行为。 音乐所引起的情绪随乐调、节奏、旋律、节奏、布局、谐声及...
...根据浦肯野纤维离体实验所得的药物电生理效应及作用机制,可将抗心律失常药分为四类,其中Ⅰ类药又分为A、B、C三个亚类。(一)Ⅰ类——钠通道阻滞药1.ⅠA类 适度阻滞钠通道,属此类的有奎尼丁等药。2.ⅠB类 轻度阻滞钠通道,属此类的有利多卡因...
...Williams分类法4个类型药物作用的抗 心律失常药物。1985年以来有多个观察1~3年以上的临床报道[5-8],6个月保持窦性心律可达≥80%,1年时60%~70%以上,3~5年仍有50%以上病例保持窦性心律。慢性房颤转复后胺碘酮效果较低,复发率高...
...心率紊乱的发生。科学家相信该疗法的远期效果要优于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β受体阻滞剂。 “我们相信转基因治疗将成为一种不同β受体阻滞剂的长效的心律失常治疗手段。”该项研究负责人Kevin Donahue博士介绍说,“由于转基因治疗仅...
...、丙二醛(MDA)含量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增强。 研究人员指出,缺血预处理对心脏的保护作用主要表现在缩小心肌梗死范围、抗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改善心肌收缩、舒张功能以及生化物质的释放等。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缺血预处理为寻找更...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