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濒危物种界定与药用野生物种可持续利用对策_中药资源_【中医宝典】

...也仍然是我国人民不可或缺卫生保健手段。 自改革开放后,我国中医药,特别是中药产业获得了空前发展,作为中药原料中药材资源需求也越来越大。虽然人工种植和养殖药材已经满足了相当比例药用需求,但从药材种类上,大部分仍然是利用野生物种(...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b31900.html

对濒危野生中药资源保护应落到实处_中药资源_【中医宝典】

...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消耗量不断增加,不仅仅使我国自然生态链遭到破坏,还阻碍了医药经济发展,依赖于野生动植物资源中药行业是受到重创。对此笔者认为,对濒危野生中药资源保护应落到实处。 ▲过度消耗导致野生资源匮乏 据统计,我国濒危动植物...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b31701.html

我国中药资源状况面临严峻危机_中药资源_【中医宝典】

...中国工程院院士肖培根近日在中国南药产业现代化国际研讨会上说,我国中药资源面临可持续发展危机和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挑战,状况严峻。 肖培根说,中药治疗慢性代谢性疾病良好疗效,使得世界各国对天然植物药需求每年呈两位数增长,预计未来10年...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b31871.html

主要中药资源种类简述(四)_【中医宝典】

...种植,野生资源较丰富。但生产波动较大。鉴于上述情况,首先要协调家种和野生关系,以家种为主,野生为辅,家野互补;其次是建立紫菀生产基地,培育优质高产品种;加强市场预测,稳定紫菀生产。野生紫菀种类比较复杂,应进一步研究,以便合理开发利用。目前...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5347.html

中药资源透支现状亟待改变_中药资源_【中医宝典】

...种植、管理等经验,质量有待提高,药效也有待研究。 为严重是,目前还广泛存在着严重中药资源浪费现象,表现为药材采收失时、储藏条件简陋、炮制使用过程中的浪费以及中药工业化生产中的浪费。在工业化生产中,不少生产企业为缩短周期,降低成本,...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b31974.html

我国各区域中药资源-海洋区_中药资源_【中医宝典】

...石决明、海带、紫菜、牡蛎、珍珠等中药资源有了充分保证。 海洋是一巨大药库,从藻类和海洋动物中研究开发新药有很大潜力。对海洋中的珍稀濒危药用物种如海狗及斑海豹,则应采取有效保护措施。 中药资源是大自然和我国传统文化所赋予我们珍贵宝藏...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b31857.html

“3S”技术与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_中药资源_【中医宝典】

...在国防、交通、农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在资源监测和保护、灾害预警和监测、环境保护等领域显现出巨大优势和潜力。 中药资源分布、产量及质量变异都与地理环境变异有直接关系。道地药材作为中药特定种质在特定空间环境下产物,充分体现了空间环境...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b31645.html

宁夏沙生中药材保护项目通过验收_中药资源_【中医宝典】

...指标,同意通过验收,并建议加大推广力度。 据介绍,该项目通过建立沙生中药材种质资源圃引种试验、育苗示范基地,研究制定了14质量标准、操作技术规程、管理细则及1幅资源分布图、1部地方中药志,摸清了甘草、银柴胡、黄芪、肉苁蓉等沙生中药材病虫害...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b31785.html

我国各区域中药资源-青藏区_中药资源_【中医宝典】

...本区包括西藏自治区大部分、青海南部、四川西北部和甘肃西南部。本区海拔高,山脉纵横,多高山峻岭,地势复杂。气候属高寒类型,日照强烈,光辐射量大。植被主要有高寒灌丛,高寒草甸,高寒荒漠草原,湿性草原以及温性干旱落叶灌丛。 全区有中药资源...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b31862.html

4项策略保障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_中药资源_【中医宝典】

...日前在广西召开“第九届国际传统药物学大会”上,来自29国家和地区中外传统药物专家、学者800余人就传统药物资源保护、利用、可持续发展及现代研究等学术及政策问题进行了交流与探讨。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所长陈士林教授在会上提出中药...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b31654.html

共找到882,21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