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粒细胞是人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机体的非特异性抗感染过程有关,该类细胞具有强大的吞噬杀菌功能,其作用过程历经趋化运动,识别并结合吞噬物质,进而摄入胞内,最终杀伤并降解病原体。 中性粒细胞0.5~0.7(50%~70%)。 增多:...
...中性白细胞增多症 中性粒细胞增多症(neutrophilic granulocytosis)是指年龄大于1个月的儿童和各年龄组成人外周血中性杆状核和分叶核粒细胞计数大于7.5×109/L和小于1个月的婴儿大于26×109/L。...
...(一)发病原因 在一些家族中发现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倾向。可有诱发因素,如氨基比林类药物或放射性损伤;情绪变动、运动、体温变化等都可以导致粒细胞的分布异常。 (二)发病机制 周围循环粒细胞分布异常为进入血管内的中性粒细胞仅1/2在循环池内,即...
...异形嗜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中性粒细胞的核象是指粒细胞的分叶状况,它反映粒细胞的成熟程度,而核象变化则可反映某些疾病的病情和预后。 显微镜目测法:无 出现异常中性粒细胞:①大小不均:病程较长抅的化脓性炎症;②空泡变性:严重感染...
...活化的血清等趋化因子。置37℃温育数小时。上室中的中性粒细胞因受下室内趋化因子的招引,使细胞由滤膜微孔进入滤膜内,最后取滤膜,经固定、干燥、着染、脱色等步骤,将透明后的滤膜置油镜下检测细胞在膜内通过的距离,求其趋化单位。2.琼脂糖凝胶平板法将...
...减少症诊断通常无困难,根据血象检查即可确定。由于其在大多数情况下仅为一种血液学异常,并非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因此诊断的难度在于寻找原发病。 粒细胞减少后常合并感染,尚需鉴别感染是原发病,还是并发症,有时甚为困难。临床上继发性粒细胞减少症最多见于...
...李司忒菌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常增多,以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脑膜脑炎患者脑脊液检查显示蛋白含量升高,糖下降不太明显,仅半数人脑脊液糖低于2mmol/l,白细胞数常增多,范围波动在(50~1000)×106/l。白细胞分类以多核细胞增加为主。...
...莫拉司亭(rhGM-CSF)和非格司亭(rHG-CSF)是目前应用广泛,提升粒细胞作用显著的造血生长因子。此二者的作用略有不同:前者除促进粒单系祖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外,并对嗜酸系祖细胞以及巨核系和红系祖细胞的生长也有刺激作用。因此用药后除中性...
...意义。 3.粒细胞减少并发感染与感染诱发的粒细胞减少的鉴别 非感染原因引发的粒细胞减少症,其粒细胞减少发生在前,感染并发在后;感染诱发的粒细胞减少,则反之。非感染原因引起的粒细胞减少症,如并发感染,大多还有明确的原发病。 4.粒细胞缺乏症...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是存在于血液中的一种自身抗体,当中性粒细胞受抗原刺激后,胞浆中的α-颗粒释放蛋白酶-3、髓过氧化物酶物质及白细胞抗原生成,刺激机体而产生ANCA,现已证实该抗体是一组系统性坏死性血管炎的血清标志抗体,对...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